content

中國的工業化超前 城市化滯後

作者:周其仁  2012-05-07 12: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工業化與城市化相輔相成。在理解上,這一點沒有特別的困難。工業不同於傳統農業,技術上不靠光合作用,不需要每部機器、每道生產工序都均勻地晒到太陽,所以可以在空間上集中,也需要通過聚集來節約基礎設施的投資。此外,工業產能大幅度提高之後,產出有了革命性的增長,需要更發達的分配體系,一般也會刺激市場和商業中心的發展。

中國在很長的時期內,推進工業化的難度更大,因為長期以農立國,工業化的資本、技術、人才門檻太高,難以逾越。比較之下,「城市」卻是老早就有了的。發展城市也沒有什麼名堂,似乎工業化之後,城市化自然就會加速。倘若工業沒有長足的進步,「消費性的城市」再多,對經濟也沒有好處。由此,前輩學者皆重工業化。筆者一向尊敬的、去年高齡辭世的張培剛教授,上世紀40年代在哈佛的成名之作就是《農業國工業化》。

中國的工業化歷經艱難曲直,終於在全球搞出了名堂。比照之下,倒是原先普遍認為門檻不高的城市發展,成為落後於工業化的一條短腿。本文標題「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講的就是我國工業化與城市化不相匹配的現實,其中包含的經濟邏輯,值得深入探查。

先簡要交代一下,衡量工業化的水平,關鍵指標是「工業化率」,也就是工業增加值佔經濟總量的比例。城市化呢?當然是「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佔全體人口的比例。這兩個「率」,一個經濟,一個人口,當然無從直接比較。不過,由於工業活動總要「投影」到人口的空間分布上,所以在經驗上,以上兩率又可以作統計上的比較。

讓我們先從最新的數據看起。今年國家統計局宣布我國城鎮化率51.3%,那是2010年人口調查的結果。同年的工業化指數是多少呢?46.8%。這是說,2010年我國不但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且城鎮化率也超過了工業化率。這當然是了不起的成就。不過拿全球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工業化率相對於城市化率而言,還是偏高了不少。用世界銀行的數據,2010年全球平均的城市化率為50.9%,而工業化率不過26.1%,而中國的兩率的比值是1.09(即城市化率/工業化率=51.3%/46.8%)。全球的平均比值是多少呢?1.95(50.9%/26.1%)。中國的工業化率相對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近一倍,統計口徑的細節差異就不重要了。從大的圖像看,中國工業化推進的城市化率的提升,遠遠不及全球平均水平。

與發達國家的區別就更為顯著了。2010年,美國的城市化率/工業化率為4.1,即城市化率高達工業化率的4.1倍。同年同一比值,法國為4.11,英國為4.09,德國為2.64,日本為2.48,共同呈現出城市化率遠遠高於工業化率的特徵。即便是「金磚五國」中的巴西、俄羅斯、南非和印度,城市化率除以工業化率的比值也分別達到3.22、1.97、1.38和1.15,都比中國的高。

不可小看這個比值。講過的,工業化活動引起人口分布的改變,在空間上總有相應的表現。城市化率大大高於工業化率,描繪的是隨著工業產出佔總產出比重的提高,會有高得多的比重的人口居於城市。這幅圖像背後,有規律在起作用嗎?

讓我援引道格拉斯•諾斯的一項研究成果。這位後來以制度變遷理論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教授,早年是研究美國經濟史的。1988年他與一位合作者發現,在1970年美國的全部產出中,來自交易部門的貢獻高達46%~55%,比一個世紀前的美國狀況交易部門貢獻了26%的總產出整整提升了約一倍。這與經驗的觀察很一致,就是與「發展中的美國」相比,發達後的美國有更多的人力資源從直接生產部門轉移到「交易部門」工作。後者通常聚集於城市,所以城市化率比工業化率有更快的提升。

研讀這項發現的時候,我問過一個問題:如果交易部門不是比工業生產部門更發達,美國還能擁有世界第一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更發達的交易部門,工業品無從在市場上實現轉手,很快遭遇「產能過剩」,那就再也談不到繼續發展了。畢竟,工業生產流水線的技術進步可以很快,產出的規模也可以迅速翻番再翻番,可是,打通市場的「技術進步」一般就沒有那麼快了。簡言之,是無數的「推銷員之死」,才成就了現代工業革命的。

受此認識的提點,我對交易部門相對更快的增長,多少有了點敏感性。1996年回國,「下車伊始」的當晚,我就前往濟南看一家洗衣機廠,對這家當時生產規模不大的製造業公司要向幾十個城市派出龐大的銷售、服務和修理團隊,印象極為深刻。1998年有機會訪問TCL,李東生的副總介紹他們遍佈全國的營銷人員總數遠比車間工人多得多時,我就不覺得那麼吃驚了。交易部門的加速擴張,是工業化進步的可靠徵兆。

可是,就整體而言,中國還是上述經濟規律的一個反例!不是嗎?作為當今全球總量第二大的經濟體,2010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總量為18.8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78萬億美元),佔據全球工業總量中的最高份額,也說明「世界工廠」名副其實。可是,若論工業化推動交易部門的更快增長,以及其空間投影城市化率更顯著的上升中國卻不但敵不過美歐日本,甚至在金磚諸國中也甘居下游。這裡冒出來一個謎: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率更快增長這個規律,為什麼在中國的經驗裡失靈?

我的看法,謎底在於開放與全球化。讀者都知道,今天的中國工業為全球市場供貨。但是,中國製造的工業品之所以大步流星地走向世界,很大程度上是藉助了「世界城市體系」的幫助。離開了香港、新加坡、漢城、東京、法蘭克福、漢堡、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紐約、倫敦等世界城市的商務、物流、技術和融資等多方面的服務,中國製造要坐上天下出口的第一把交椅,應該沒有那麼容易。

看來,內地企業的「借船出海」,首先是「借城出海」。世界上當然沒有白借這回事,服務費總是要付的,學費也不能不交。來來往往之間,中國製造刺激了境外交易部門的繁榮,推動了相關經濟體的城市化更上層樓。我們要明白,今天發達國家的城市,服務的可不僅僅是他們本國的實體部門,這些聲名遠播的世界城市中心,也為中國製造提供服務,並在服務擴展中成長。

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中國內地交易部門的更快增長。投影到空間表現上,中國的城市化率就沒有表現出相對於工業化率的更快提升。雖然自己和自己比,近年內地的城市化率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有人認為已經偏快了。可是拿全球的情況作為參照,迄今為止,我們還是可以在中國現狀中看到「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後」的現象。本文要說的是,經濟規律未被違反,只不過是開放與全球化不再讓它顯示在單一國家的賬面上。

来源:中國企業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