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下臺可能利好中國經濟

薄熙來的失勢,使中國權力鬥爭的格局發生變化,在人們更多地從政治層面解讀這一事件時,加拿大《金融郵報》認為「薄熙來的倒臺不僅政治上衝擊了中國,也對這個中央計畫經濟的國家有著明顯的經濟影響。」該報近日引述曾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風暴的末日博士、美國經濟學家魯裡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的話說「薄熙來倒臺對中國經濟是件好事,因為新毛派領導人的失勢,是個積極的信號,說明中國的改革派贏得了一局。」

各地股市在新華社宣布薄熙來被立案調查的當日,行情上揚,似乎支撐了對這一事態的利好分析。4月10日,上海綜合指數和滬深300指數都有上漲,反映了投資者的信心。在收市前一個小時,上證指數上漲高達1.2%。同一天下午5點在東京股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擁有的中國非付款主權債務上升了2.5點,漲至118點。

具有中資背景的招商證券(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溫天納(Ronald Wan)認為薄熙來下臺為新的中國領導層鋪就了一條穩定的道路,使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十八大之後擁有更穩定的未來。英國一家信託投資公司中國事務部經理喬納森•芬比(JONATHAN FENBY)認為62歲的薄熙來進入中國的權力核心,勢將破壞北京的集體領導。

倫敦恆基環球投資集團屬下的恆基遠東收入公司經理麥克-凱萊認為,薄熙來被逐出中共政治局有利於中國權力的平穩交接。他說:「薄熙來是中國政壇新星,但他特立獨行,在傳統與改革之間更青睞前者。」他還認為很可能共產黨內部已達成一致,以確保未來幾個月向新領導班子的順利過渡。

渣打銀行的北京分析師杰里米•史蒂文斯(Jeremy Stevens)認為:「薄熙來下臺並不意味著習近平和李克強會加速改革,在重慶模式收場之後,中國新領導層的過渡會與近些年的發展合拍。」

加拿大《金融郵報》自3月15日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一職後,多次發表記者馮四月(April Fong)的分析文章,討論中國政治變局對經濟的作用。馮四月借用住在曼哈頓的末日博士魯比尼的話說:「薄熙來下臺宣告沿襲共產黨傳統的重慶模式的結束,而重慶模式意味著國家控制經濟領域及國有企業獨大」。在重慶模式中,地方政府借國家主導的基礎設施項目,大肆融資。2011年,重慶的九項工程就發行了融資債券249億美元,項目涵蓋水利工程、高速公路和文化景點建設等。

中國總理溫家寶一直擔心地方政府債務飆升,多次承諾要控制國家的債務負擔,壓縮銀行的不良貸款。薄熙來政治生命的結束,也意味著他無法把舉債經濟模式帶進共產黨的權力核心。此外,薄熙來被清洗也給其政治對手汪洋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這位被視為改革派的廣東省委書記,曾和平解決了烏坎衝突,並主張廣東從加工業向技術產業升級。

文章認為,薄熙來去職加強了共產黨的集體領導,這個領導集體已經決定放緩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把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調低到了7.5%,其核心是刺激消費和減少像重慶模式那樣的支出,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實行了控制通貨膨脹、抑制投資泡沫的貨幣政策。

加拿大媒體認為,薄熙來事件使中國最高領導層裡的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分歧與鬥爭浮上了台面,這種爭鬥會削弱國家實施必要改革的能力,一旦陷入經濟危機,領導層的爭鬥會使國家經濟情況變得更糟。現在,對薄熙來及其夫人的指控會使面臨權力交接的中國共產黨更加團結,進而對中國經濟產生穩定的影響。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