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真實的南洋機工(圖)


滇西民眾用短短9個月時間就修成的滇緬公路(網路圖片)

滇緬路是抗戰時中國的血脈,也是緬甸之戰的導火索。對於曾經期望3個月搞定中國的日本,很大程度上是這條路擋住了他們邁向完勝的步伐。為了切斷這條路,日本人生生把緬甸這個寧靜的翡翠般美麗的佛教之國拖進了全然與它無關的中日之戰。日本軍隊把發起於緬甸的戰役定名為「斷」,戰略意圖清楚明瞭,徹底切斷中國的陸上補給線。

那時候,中央軍校炮科要實彈射擊,用幾發炮彈,都必須校長簽字,而校長就是蔣介石。軍事物資管到這麼細,國家軍事資源之匱乏,這一個例子已經說明問題了。戰爭打到第5年,中國的抵抗仍然沒有被摧毀,很大程度上都靠著這條唯一的血脈。這條幾乎是懸掛在層巒疊嶂上的公路上,日夜奔馳著各式各樣的貨車,很多都是南洋的華僑為祖國抗戰而捐獻的。

前年冬天,一個偶然的場合,我在深圳見到了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老人叫胡長發,他的家族是華人世界中曾經最富有的胡家,胡家的虎豹萬金油在20世紀30年代享譽海內外,老人就是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中那頭豹的二公子。他回憶滇緬公路剛開通的歲月,他領著整整一隊華僑同胞們捐贈的卡車和全部的司機,從南洋浩浩蕩蕩地長途跋涉抵達昆明,那就是名載史冊的南洋機工的一支。老人告訴我,除了那些汽車,那些車上的物資,那些志願回國參加抗戰的華僑機工,他親自押運的還有包括他們家在內的華僑捐給祖國的一卡車黃金,那是給國家買作戰飛機用的。

我曾在幾年前為了尋找一座當年美國工兵架設於滇緬路上的鋼橋而走過一段極凶險的老路,一段早已廢棄掉的老滇緬路。那是接近40度的陡坡,一面是峭壁,一面就是懸崖。即使不避讓對面來車,也讓人開得手心出汗,膽戰心驚。戈叔亞告訴我,那時許多南洋華僑機工駕駛的還是燒木炭的卡車,上這樣的陡坡,要燒好一會才能往上衝一小段,車上放著幾塊三角木,每當車衝至無力,站在車門外的助手要立刻跳下車去把三角木塞在輪下,防止溜車。等車燒好壓力,又要飛快地拉出墊木,跳上車,否則就要跟在後面跑,因為車不能停下等人。這些本是平民而又生活相對優渥的機工們,有多少人為著自己素未謀面的故國能夠掙出滅頂的深淵而捨身在了滇緬公路沿途的莽莽群山之中。在我所走過的滇緬路沿線,沒有看見一座屬於他們的紀念碑。

本文留言

作者章東磐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