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時的社會風氣真的很好嗎

我記事兒起恰逢轟動世界的「文化大革命」開始發動,當然,那時的我年紀幼小,是個懵懵懂懂的旁觀者。

一開始形勢緊張,每天晚上各派遊行示威,開著汽車,舉著武器,沿街呼嘯,我視為極大的樂趣,晚上看,白天模仿,樂此不疲。後來發生了武鬥,我被關在家裡,只能聽著槍炮聲,在心裏想像熱鬧的場面。再後來被送進了學校,至今記得第一課只有五個字——毛主席萬歲。

會寫字了,我們都很得意,一個小夥伴在牆上寫了很多「毛主席」,當然,初學寫字,寫得不一定好,甚至自己也不滿意,就用手指隨意劃拉兩下,結果被舉報給毛主席打叉,這可是反動標語啊!於是,公安人員來了,又是照相,又是查指紋,最後認定是這個小傢伙干的。我至今還記得他在公安人員面前渾身發抖、涕淚飛流的樣子。好在他根紅苗正,更主要的是警察認識他爸爸,所以沒有小題大做,一番教育之後把他放了。

我記得那個時代的人民精神面貌很迷茫,若說工人不做工、農民不種田可能稍微誇張,但基本不會有人認真做工和種田。學校處於半停頓狀態,雖說依然上學,也不過背誦毛主席語錄、參加學工學農的勞動而已,再就是搞大批判——批劉、孔子、林彪、宋江、高俅、鄧、安東尼奧尼;學黃帥、張鐵生、李逵、武松、孫悟空等。

老師不敢管學生,學生前途渺茫,也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反正中學畢業就到廣闊天地煉紅心去了。年輕人精力過剩,有勁兒無處用,於是拉幫結夥,打架鬥毆,社會秩序很差。我基礎差,底子薄,即使後來當了老師,往往寫錯字、念錯字,就是這場「革命」造成的。

記憶最深的還是物質的貧乏和飢餓。那時吃糧有定量,成年人每月28斤糧,只有三四斤細糧。至於副食,每月每人可以買半斤肉、三兩油。當然,可以到黑市買點兒食品,由於屬於搞資本主義,所以,一般是半夜時交易(政府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當時人窮,一般人買不起。至於火柴、肥皂、豆腐等全憑票供應,唯一敞開出售的只有郵票和咸鹽。我一天天長大,飢餓的感覺揮之不去。當時大家穿得也很差,但我對此尚未在意。

有人說那時的社會風氣好,其實,社會風氣只是50年代有過一段兒路不拾遺的美好時光,此後每況日下。到了文革期間人民謊話連篇,不講倫常,語言惡毒,坑矇拐騙偷樣樣不少,社會治安極差,所以,80年代初國家嚴打,其本意就是要扭轉這種風氣。還有人說那時的幹部清廉,殊不知「走後門」就是文革名詞,只不過當時國家窮,行賄受賄的數額不像後來那樣巨大罷了。但在60年代初,跟普通百姓吃糠咽菜相比,少數人能吃上大米白面,反差之大,何啻天淵!

有人說文革悲劇也可能重演,我想,這不是危言聳聽。這場動亂為什麼叫「文化大革命」?就在於千百年文化劣根性的集中大爆發,不然怎能一呼百應,舉國如狂?所以,提起這場浩劫,真該挖挖根源,好好反思。
 

本文留言

作者喻大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