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緬甸選舉觀察員賓特的採訪紀實(圖)

緬甸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姬在議會補選中取得重大勝利。德國之聲就此採訪了親身經歷了此次選舉的選舉觀察員,德國漢堡亞洲研究所東南亞政策研究員馬爾科·賓特博士。

德國之聲在線:據緬甸國家電視臺報導,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為首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在上週日的議會補選中贏得議會45個席位中的43個議席。在緬甸,人們對這一初步選舉結果有何反應?

馬爾科·賓特:在仰光媒體透露了初步選舉結果,人們獲悉全國民主聯盟幾乎在所有選區獲勝,甚至在政府所在地內比都也贏得席位之後,大家都極其興奮,在街上載歌載舞,將民盟的勝利作為一個民主的節日來慶賀。

德國之聲在線:經過22年的壓制,昂山素姬首次進入議會,緬甸現在是否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當然,儘管實際權力狀況沒有任何改變,但是選舉結果仍然是民盟的一個偉大勝利,在議會擁有了議席,他們就可以同吳登盛總統一起繼續進行改革。但是徹底實行民主化的問題,要等到2015年舉行下一次議會選舉,選舉出所有議會議席後才能決定。只有這樣,全國民主聯盟才能贏得多數席位,使權力分配發生決定性變化。

德國之聲在線:昂山素姬和全國民主聯盟將在議會中面對強大的軍事力量。你認為選民所報的很高期望能實現嗎?

對昂山素姬不能報太高期望,因為她只是議會中的一個成員,不是決策者。補選僅僅是一個亮點。民盟知道,他們在議會中力量微弱。迄今緬甸的民主始終處於低水平,專制統治根深蒂固。未來的幾年,所有力量必須共同解決國家的這一問題。要同少數族裔舉行和平談判,促進經濟發展和國家現代化。但這些變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德國之聲在線:您認為這是一次自由和公正的選舉嗎?

在選舉當天,全國民主聯盟就強烈抱怨選民名單有問題。許多選民因為沒有被列入選舉人名單而無法投票。但這些都是些技術性問題,可以歸咎於選票登記註冊的組織環節薄弱。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系統的選舉舞弊的跡象。我也沒有看到大量軍隊的出現或者國家機器進行恐嚇。我認為,而且選舉結果也顯示,選舉是自由和公正的。

德國之聲在線:除了舉行自由和公正的選舉外,歐盟還提出了另外2個取消對緬甸制裁的先決條件。一是釋放所有政治犯,二是與少數族裔和解。你認為有理由不久就取消對緬甸的制裁嗎?

緬甸一直還關押著政治犯,只是人數多少的問題。現在必須同政府統一意見,確定哪些人是政治犯,哪些人是刑事監禁。現在已開始與政府就此進行對話。然而,緬甸現在急需外來援助。這個國家被孤立了多年。西方在緬甸的現代化建設,職業教育,司法和在其他許多領域提供援助確實極其重要。

德國之聲在線:緬甸的發展前景如何?

該國最近以來取得顯著進步。重要的是,緬甸從上而下開始的緩慢改革能夠繼續進行下去以及反對派與政府之間達成的妥協能夠繼續維護。這樣2015年舉行的下一屆選舉才能夠取得突破。

受訪人簡歷:馬爾科·賓特(MarcoBünte)博士,生於1970年,在明斯特大學攻讀政治學,現代歷史和哲學並獲得博士學位。自2003年以來,馬爾科·賓特在漢堡亞洲研究所負責研究東南亞國家的政策。其重點研究對象是泰國,緬甸和印度尼西亞。東南亞以及緬甸的民主與專制是他目前的主要研究課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