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堂:折騰中的退休「四軌制」(圖)

退休金「四軌制」造就等級社會

今年三月中共召開兩會,人民網日前就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調查,截至二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時,「社會保障」以二十四萬餘票居首位,且連續三年位居榜首,公眾對養老金「雙軌制」詬病極深。


公眾對養老金「雙軌制」詬病極深。(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雙軌制」者,第一軌是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退休養老制度,第二軌是企業職工養老社會保障制度。二○一○年底,全國企業職工平均養老金待遇水平是每人每月一千三百六十二元;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無須繳費,一般卻能有三四千元的退休金,大約一比三的差距;在政府機關打掃衛生的阿姨的退休金比企業的退休高級工程師還要高。

然而,中共正在實行的其實不是退休「雙軌制」,而是「四軌制」,還有以下第三軌、第四軌。

第三軌是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去年六月,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去年七月一日啟動,要求今年基本實現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年滿十六週歲(不含在校學生)、不符合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城鎮非從業居民」,即通常所說的「社會閑散人員、自由職業者」,可以在戶籍地自願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其基金主要由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構成。繳費標準暫設為每年一百元、二百元……一千元十個檔次,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支付終身。中央政府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五十五元。

第四軌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保)。新農保是相對於以前各地開展的農村養老保險而言,過去的「老農保」主要是農民自己繳費,實際上是自我儲蓄的模式,而新農保的特點是採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模式,有三個籌資渠道,特別是中央財政進行補助,補助到農民的頭上。按規定,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年已六十週歲的農民,只要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參保繳費,就可直接按月領取五十五元的基礎養老金。新農保正在試點中,尚未完全覆蓋大陸農村。

以上構成退休「四軌制」,不用繳費的退休公務員等每月享受三四千元左右退休金,按工資額的百分之二十八繳費的企業退休人員每月可享受一千三百元左右的養老金,繳費較低的「城鎮非從業人員」、參加新農保的農民達到退休年齡後可享受每月幾十元或上百元養老金。第一軌、第二軌養老金差距大約是三比一,第二軌與第三、四軌養老金差距可能達到十比一以上,高者每月幾千元退休金,中者每月一千幾百元,低者每月只有幾十元,差距極大,由此折射出社會階層的貧富分化。

原民辦代課老師成「邊緣人」

去年,廣西發了個文件《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自治區教育廳等部門關於解決原民辦教師代課人員參加養老保險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桂政辦發(二○一一)十六號),廣西貴港市政府對這個文件制訂了實施方案,大意是:被辭退或清退原民辦教師、代課人員應當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或者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或者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凡參加以上三種養老保險之一種者,政府實施補助,按其工作五年以下、六至十年……十六至二十年、二十年以上五個檔次,分別給予每人每工作一年五百元、七百元……一千二百元、一千五百元的補助,用於繳納保險費。據此標準計算,一位工作過二十多年的民辦教師可獲三萬多元「補助」,這對於窮人而言是個大數目。顯然,官方知道原民辦代課人員工作期間所獲待遇太低,現在有意通過補助養老保險費方式給予補償,安撫他們的不滿情緒,貌似「德政」。但有一些「代課人員」並不領情,致信當局進行抨擊,大意是:

我們這些代課教師有學歷有文憑,有教師資格,是正規教師,當年政府只給代課待遇,本來就是失職違法,我們保留依據國家賠償法索賠的權利(實際上這個權利被法院刻意壓制,法院按要求拒絕受理教師的訴訟)。當年我們為國家從事教育工作(官方稱代課),是全職教工,應當獲得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權利,但政府不給予相關待遇。後來我們被官方清退後,在民辦(私立)學校任教,仍然是全職教工,應當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但民辦學校的老闆參照政府的榜樣不給予繳納保險費,以至於我們雖然是全職職工,卻不能獲得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難道我們這些全職教工只能夠參加為農民、城市無業遊民設置的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難道我們工作一生到頭來只能夠獲得農民或「社會閑散人員」的養老待遇?豈有此理!

部分私立學校教師(原民辦代課教師)從第二軌降到第三第四軌,退休待遇大幅降低,牴觸情緒不言而喻,他們將成為政府維穩的對象。

政府動用「二軌」退休基金維穩

除了前述「四軌制」之外,還有一些特別的折騰方法。近年筆者發現,儘管官方傳媒未宣揚,但地方政府保障機構在做一件事,就是「讓一部分人先保障起來」,很可能是參照了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思路──社會上有一部分人,他們可能當過兵,或者當過國家單位的臨時工,或者當過村幹部、民辦代課教師,或者原是國家職工又自動離職的人,可能是城鎮居民,也可能是農民,這些人到了退休年齡,不能夠獲得退休金。現在政府社會保障機構有文件,准許這部分人一次性繳納一筆「保險費」,從此終身享受「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金」,入了「四軌制」之第二軌,算得上體麵人。筆者所在地,多者一次性繳三萬多元,少者繳一萬元左右,如果工作(當兵、民辦代課教師、臨時工、村幹部等)年限長,繳費相對少一些,如果做的工作年限短,就多繳費;如果交費時年齡偏大(有七十歲以上的),就少繳費,反之多繳費。外地的網友說也有交四五萬元的,各地標準不同。一次性繳費後,官方保障機構即刻給予辦理退休手續,次月即開始享受養老金,每人每月可享受七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若按一次性繳費三萬元,每月享受八百元養老金計,三年回本,而這些人的壽命一般可以達到七八十歲,回報較大,故除非貧困至極者,一般符合條件者都踴躍繳費以求退休保障待遇。

這種「讓一部分人先保障起來」的做法與中央政府正在推動的退休「三軌」、「四軌」制有所不合,涉嫌政出多門。筆者認為,這些當兵的、民辦代課教師、臨時工、村幹部等等,多多少少都為體制服務過,是有貢獻的,中共擔心這些六十多歲,無退休待遇的農村精英或城市「遊民」不穩,故設法籠絡之,雖然必須一次性繳費,但回報不菲,頗得「民心」,受惠者無不對當局心存感激。中共可能已經成功地化「不穩」為「穩定」了,花小錢買了大穩定。特別是根本沒有花多少國庫的錢,用的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系統的錢,是勞工階級的養老基金,城鎮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率為工資額的百分之二十八,負擔是沈重的,其中一部分保險基金恐怕已經被中共暗渡陳倉,用於前述之「維穩」大業,無怪乎企業養老基金缺口擴大,各級公務員恐怕都在偷偷地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盧堂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