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薄熙來下臺看中國政治發展
3月15日,在政治鎂光燈下表演了四年之久的薄熙來,突然從重慶舞台上銷聲匿跡了。對此,中共高層至今也沒有給出正式解釋。溫家寶說,此事「一定要給人民以交代」,但「人民」卻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
其實,薄熙來到底為何被去職,現在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了。以我之見,這一事件,給中國的政治發展,已經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認識這些意外收穫極其對未來政治走向產生的影響,可能有更重要的意義。
目前,海內外不少學者和分析人士正在逐漸達成共識:薄熙來下臺不等於改革派上臺;胡錦濤打左不等於中共向右轉;極左派日子難過,不等於自由派日子好過。但是現在有一些跡象顯示,中國民眾對薄熙來突然下臺的強烈反響,已經在以下幾個方面造成正面效果:他們要求言論自由,要求開放網禁,要求政治體制向前發展而不是向後到退。
我說這些收穫是意想不到的,是因為所有這些明確的或並不十分明確的政治訴求,統統是自發的、自下而上的。而決定把薄熙來突然免職的胡溫習,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打算,要在上述幾個方面,開政治之閘門放改革之活水。
譬如,右派為左派要言論自由。民間學者和自由派人士指出,薄熙來和極左人士的言論自由,就像自由派人士一樣,都應該受到保護。艾未未說,所有言論都受保護才叫言論自由;胡少江說,即便薄熙來的公民權利也應該捍衛。這倒不是自由派人士故作矯情,刻意證明自己心胸寬廣,而是本應如此,如果自由派連這點心胸都沒有,談何普世價值?
胡錦濤當政後,實施寧左勿右的治國政策,對右翼異議人士嚴加打壓,比前任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對左翼,從來是睜一隻眼閉一眼。這次借薄熙來事件,胡封閉左派網站,消除左派聲音,他如此左右開弓,所為何來?我以為,他其實並非刻意打壓左翼,只是為了防止左派把言論變成行動,諸如孔慶東號召上街支持薄熙來,張宏良發表類似行動綱領一樣的東西,都不被胡錦濤所喜。雖說言論自由一直列在中國憲法第35條,但歷屆中共當局從未兌現過。這次胡錦濤打壓左派,遭到自由派人士的批評,能否促使中共在兌現其承諾方面有所突破呢?這需要進一步觀察。
再如,自從王立軍事件發生以來,大陸網站藉機闖關,頻打擦邊球,挑戰網際網路封鎖,這對開放網禁,有積極的促進意義。2月21日,趙紫陽的名字出現在百度百科,點擊率達200多萬,一些「天安門事件」、「六四事件」、「六四學生運動」等歷史圖片也出現在百度網,甚至包括坦克車開入長安街以及天安門廣場的民主女神照片。此外,2004年北大教授焦國標發布的《討伐中宣部》也被部分解禁,經常批評薄熙來的姜維平也被百度鬆綁。當然,這並不等於中共要開放網禁。大陸的網管和網監部門有20幾個,譬如信息產業部、國安辦、國務院新聞辦等,早已靠箝制言論形成了特殊利益集團,要破除他們的盤根錯節的利益,達到言論和聲音多元化,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還有,薄熙來下臺,對習近平等下一代中共領導人具有警示作用,即,倒退是沒有出路的。一些民間學者指出,像薄熙來那樣的藐視法制、濫用權力等文革式的極左方式,對中國政治發展危害最大,因而決不能再搞。值得警惕的是,根據張木生的屢次講話,習近平等新一代中共領導人上臺後可能會推出新民主主義的執政理念及其相關政策,而他們的以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工農聯盟為特徵的新民主主義,如果向左多偏一點,就會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外界對中國的政治發展,一直普遍感到悲觀失望。然而,這次薄熙來下臺及其代表的極左思潮的萎縮,和中國民眾的反映,就像是黑暗隧道的盡頭,出現了一縷亮光。雖然我們不應過度樂觀地解讀薄熙來下臺,但是,其間反映的洶湧澎湃的中國民意及其代表的方向,則不應小覷。我相信,民間的、自下而上的力量,將會在促進中國政治發展方面,扮演越發吃重的角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