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變革面臨雙重挑戰

中國正日漸體會到變革之難。

中國的決策層正在引導經濟活動放緩,以防止通貨膨脹失控。整體來看,各方面的努力是具有成效的。但是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進行的調整卻也帶來了挑戰。

上週公布的一項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步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的製造業活動出現萎縮。數據公布後,市場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加劇。不過,High Frequency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學家Carl Weinberg卻對PMI數值的下滑存有疑問。

他指出,PMI是一種擴散指數,衡量的是經營形勢轉好的企業與存在問題企業之間的差異。

對於中國來說,由於現有工廠已滿負荷生產,產值的增加是由新工廠的投產帶來的。Weinberg寫道,在中國,新工廠每年增加15%帶動工業產值每年增長15%。

另外,由於今年的農曆新年出現在1月,而非2月,所以近期的數據也受此影響出現偏差。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已經採取措施緩解物價上漲壓力。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升幅放緩至3.2%,1月份CPI為4.5%。

隨著通脹壓力的緩解,摩根大通(J.P. Morgan)的經濟學家們預計,在未來數月,為確保經濟穩定增長,中國政府的宏觀政策放鬆節奏將加快。

具體可能包括財政支出與結構性減稅等措施。而在貨幣政策方面,摩根大通預計今年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或將再下調兩至三次。下一次的下調時間最有可能出現在4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或刺激銀行增加放貸。

此外,中國在對經濟增長與通脹之間的週期性不平衡進行調整的同時,也在進行結構性改革,即把經濟增長動力從出口拉動轉變為內需拉動。

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的董事長Jim O'Neill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速將從10%以上回落至接近7%-8%的水平。而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也將從強調速度轉變為強調質量。

他寫道,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消費將變得越發重要。而國內消費需要持續且甚至更多改革措施的刺激。

不過,由於一些因循守舊的官員對更多改革存在牴觸情緒,所以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轉變將不會一帆風順。但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將從中受益。而對於全球的消費品企業來說,進入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這一美夢也變得更加觸手可及。

本文留言

作者Kathleen Madigan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