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屎與紅寶書
文革記憶碎片

有個網上廣為流傳的文革笑話:幾位知青各挑著一擔大糞匆匆地走著,忽然走在前頭的人不慎滑倒,糞便潑灑一地。幾個同伴趕緊放下擔子,上前去正要扶他起來。跌倒者奮力掙開同夥的攙扶,手指著正滿地流淌的糞便,慷慨激昂、鏗鏘有力地說道:「不要管我,搶救公社的大糞要緊!」。

其實,這個故事並非完全編造,而是的確有其時代的政治背景。當時在「抓革命、促生產」的聖旨號召下,積肥不僅成為農業生產上的硬任務,更成為為革命服務、為政治服務的重要手段,而肥料之一的糞便,也就具備了很多的政治內涵。

村裡有位剃頭匠,是俺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的父親,為人非常的精明,精明到了扣巴的程度。不僅自己每天凌晨4、5點起來去撿狗屎,還讓我的這個發小也一起參與其中。一天拾一畚箕,兩天一擔,掙5個工分,平均約得1毛錢。

剃頭匠勤快,終歸有所收穫,常年堅持下來,撿狗屎掙得的工分,讓村裡人好不眼紅。那時俺家裡窮得叮噹響,父親自然也想能不能有點額外的收入來補貼家用。於是對我說,你能不能也向你那同學(剃頭匠的兒子)一樣,去積肥掙點工分呢?我不敢吭聲,因為我做不到,凌晨4點,打死我也起不了床。

三年級時,學校讓每人買一本「紅寶書」,大致是八毛錢吧。伸手向父親要錢,父親說,你得去積肥掙工分買書。於是我思考制定了我人生第一個經濟計畫---撿滿16擔狗屎,然後狗屎換紅寶書。

遺憾的是,這個計畫在兩天後就束之高閣了,原因很簡單,凌晨4點鐘,別說起不來,起床了也不敢出去(到處黑燈瞎火的,你一個毛孩子敢出門麼?)。

當然,最後父親還是七零八湊湊了給我買紅寶書的錢。他不想也不能讓我因為沒有這紅寶書而受到同學的歧視。

本文留言

作者堯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