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美在於沒有教育的痕跡
記得某位教育家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說,當學生意識到您的教育意圖時,教育將失去作用。的確,教育之美在於其沒有了教育的痕跡,在於其留給人們的自然流暢之感,即在師生的人格感染中、心靈碰撞中、理解傾聽中、真誠激勵中……潤物無聲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 「無為」教育有種種方法,歸列以下。
1、垂範
教育者的示範,無言的身教。青少年善於模仿,教育者的行為成為楷模,自然會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半。
2、傾聽
教育者虛心認真聽取教育對象的坦訴,促使對方在宣泄中實現自我心理調節。當人產生心理衝突時,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訴說。教育者要善聽,即對教育對象的任何想法(當然不一定正確)要聽得進去,表示理解,在傾聽中因勢利導,讓教育對象自己得出正確結論。心理學家認為,認真的傾聽就完成了心理諮詢任務的一半。
3、激勵
教育者通過語言或文字等多種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長地觸動教育對象的心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開發潛能。激勵源於尊重,源於信任。出乎意料的處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對象的心靈震撼。
一位小學校長對童年一次考試分數難忘的記憶:
由於中途轉學,功課落下了不少。一次數學考試後發卷子,我提心吊膽地接過來一看,非常意外,老師沒有打分,只寫了兩個字:「哎呀!」。此刻,我領會了老師的心意,老師不相信我會這樣,老師在給我機會,老師在期待著我,老師在用這樣一個善意玩笑似的方式等待著我的努力。我決心把落下的功課補上。果然,又一次考試我得了滿分。
許多年過去了,我又經歷了無數次考試,見到過成百上千張試卷,但只有那份沒有分數、寫著「哎呀!」的試卷,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珍藏。
4、體驗
通過創設情境,引導教育對象在親身經歷中實現情感體驗,獲得真切的感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沒有體驗,就沒有完成教育過程。體驗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徑。在體驗中獲得了「我行!」自信意識的增強。
5、對比
使教育對象在事件或情感對比中,找到差距,心靈受到震撼而猛醒、開悟。沒有比較就沒有認識,沒有比較就沒有教育。反差越大,給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發現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產生羞愧、自責,從而獲得認識的飛躍、精神的升華。
6、迂迴
對教育對象的問題,不採取就事論事的直接說教,而是通過心理暗示啟發聯想等手段,使其認識事物的規律、領悟生活的真諦。為了前進而後退,為了走直道而走彎道,這往往是獲得成功的策略。
7、空白
摒棄包辦代替,給教育對象留有創造的空間和時間,調動其主動性。為了取得教育的實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偉大的老師」。
8、寬容
對教育對象錯誤、過失產生的原因,給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寬厚態度、寬鬆環境中自省。「出奇制勝」的兵法運用在教育領域是教育方法的極致。教育者的寬容使教育對象無地自容,這是真正的教育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