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投資熱的兩種解讀

只有勇敢的經濟學家才會宣稱中國沒有投資過度:目前中國固定資本形成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到了46%,而在1980年,這一比例僅為28%。

然而,「沒有過度」正是匯豐銀行(HSBC)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的觀點。他指出,中國還處於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中途。最近中國高鐵和貨運網路的開通可能搶奪了很多人的眼球,但屈宏斌指出,「中國鐵路網路仍不及美國1880年的水平」。

中國正在經歷的這種快速城市化進程需要大量投資。屈宏斌指出,在中國超過500萬人口的城市中,有80多個城市尚無軌道交通系統。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製造業投資大幅飆升——自那之後出口商品的總價值增長了7.6倍(以美元當前價格計算)。

儘管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分別在奧運會、世博會和亞運會之前開通了數量驚人的新地鐵線路,但中國還在建設更多的地鐵網路。北京市政府計畫到2020年將該市地鐵里程從目前的逾350公里增加至1000公里。而且,任何在高峰期乘坐過北京地鐵的人都可以證明,不僅僅是增加地鐵里程,再多發幾趟列車也會非常受歡迎。

這麼看來,屈宏斌的觀點有說服力。他對中國人均資本存量的觀點也讓人信服。中國人均資本存量大約是韓國的17%,不足美國的8%。屈宏斌寫道:「中國的資本存量無論以總規模和(或)人均/平均勞動力計算均遠低於發達經濟體。換言之,中國需要更多的投資而非減少投資。」

屈宏斌表示,目前「擔憂資本收益遞減」還為時過早。但他在這裡可能說過了頭。除了最初階段的初創企業外,對投資回報率的擔憂極少會為時過早——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可能還需要數千公里的鐵路,但鑒於迄今高鐵對每年的春運並沒有什麼幫助。中國還需要建設更多的高鐵嗎?週二出版的《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稱,中國《新世紀週刊》剛剛發表的一篇文章揭露,高鐵上每個整體衛生間的成本近120萬元人民幣(合19萬美元)。高鐵製造商顯然為衛生間設備支付了10倍於市價的費用。

同樣,屈宏斌說一個迅速城市化的國家需要更多的住房和醫院,這話沒錯,但問題在於,中國空蕩蕩的高樓表明,它的高檔住房過多,但社會保障性住房不足。中國處於城市化進程的中途,但地方政府花起錢來的揮霍程度,必定可以解釋其他經濟學家為何會擔憂中國目前投資過度:這些經濟學家看到的場景是空空蕩蕩的摩天大樓、很少使用的體育場館和音樂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