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挫而不折 失而不敗
張儀「獻計」巧脫身

金蟬脫殼」實際上是一種分身計、逃遁計,是一種面臨僵局、敗局時的反敗為勝之法。在危急存亡之際,生死攸關之時,巧妙運用「金蟬脫殼」之計,往往能夠化險為夷,絕處逢生。

秦武王做太子的時候,和相國張儀就有矛盾。武王即位以後,朝中的許多大臣們經常在他面前講張儀的壞話,說張儀是個言而無信、「左右賣國而取容」的騙子。張儀也已覺察到了自己所處的窘境,他為了避免遭到秦王的誅殺,所以就想了一個既能體面地離開秦國又能使自己安全脫身的計謀。

一天,他拜見秦王說:「我有一個成就王業的計謀,但願您能予以採納。」秦王問他是怎麼樣的計謀,張儀回答說:「為了秦國的長遠考慮,當東方各國的合縱聯盟破裂以後,您就可以因勢利導從鄰近的國家割得地盤。現在齊王對我恨之入骨,我到了哪個國家他就必定要發兵來攻伐。所以,我請求啟程去魏國,我到了那裡,齊國必定會攻打魏國。而當齊、魏兩國的軍隊打得難解難分而不能自拔的時候,您就乘機發兵攻伐趙國,兵入三川。這樣,您也就可以不費多大氣力而能兵臨周天子的城下。周天子的府藏重器也就不得已送給秦國,而您則可趁此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對成就秦國一統天下的偉業是很重要的。」

秦武王覺得這個謀略很好,果然讓張儀去了魏國。而齊國聞知張儀到達魏國,也的確興師伐魏了。但張儀已達到了安全離開秦國的目的,於是他通過派自己的門人去楚國,而後又藉助楚國的使者到齊國向齊王通告了張儀與秦王的謀略,結果,齊王馬上就撤兵回國了。

張儀向秦王獻成就霸業之計,這是他做的一個「殼」,用來轉移秦王的注意力。而他的真實目的是脫身,離開秦國。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陷入困境或遇到麻煩是經常的,但問題在於如何擺脫困境。運用「金蟬脫殼」,在形勢於己不利時表面上仍保持原來的氣勢,令對手不敢輕舉妄動而自己卻覓良機走出困境,從而做到挫而不折、失而不敗。採取「金蟬脫殼」乃是一時遭挫,萬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只要暫時得以脫身,就不愁沒有復出的機會。「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金蟬脫殼」之計可使人得以東山再起,迎來了其事業的第二個春天。

本文留言

作者陳令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