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孕婦
【看中國記者張佑宇綜合報導】「陸港產子風波」近來越演越烈,引起國際媒體關注,甚至引起中港臺兩岸三地的制度優劣討論。有外國媒體認為,香港在此次風波所反應出的問題,甚至關係到大陸的「一國兩制」無法成功推銷給臺灣,宛如演變為「中港臺」三地的政治事件。
目前,事件新的進展是,昨天(8日)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週一岳表示,醫管局正檢討明年接收非本地孕婦分娩的名額,將視香港本地孕婦需求,或進一步降低,甚至取消全部配額,並在今年四月公布明年接受非本地孕婦香港產子的人數配額。至於是否完全不准大陸孕婦到港產子,週一岳表示「值得考慮」。
對此,香港媒體評論說,大陸內地的「雙非」孕婦湧向香港產子,使地稠加上資源有限的香港面臨龐大壓力,並且加劇社會矛盾。而隨著小孩的成長,兩地父母也從搶產床、搶奶粉、搶醫療,到搶就學名額。
話題一路延燒到兩地文化、制度等等的差異問題。英國《每日電訊報》2月2日的報導針對該風波反應的問題提到,巨大的文化分野持續使香港對內地產生疏離感,香港為其所擁有合法的企業家精神、獨立的司法體制以及言論自由感到自豪,而大陸內地經濟方面的腐敗問題,及管理制度對社會的壓制性等皆是兩邊的差距。
美國《華盛頓郵報》1月的一篇報導提到,香港大學近來一項對香港居民進行的調查發現,香港自回歸中國以來,香港人對內地的認同感反而減弱了。
陸港兩地的產子風波,一路從民生議題延燒到政治制度話題。
《華爾街日報》一篇題為《香港內地口水戰引發北京擔憂》的報導說,15年前香港回歸中國時,那裡的愛國熱情一度高漲,但現在卻大不如前。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麥高登(Gordon Matthews)認為,這其中包括政治上的焦慮:香港居民依然對內地缺乏民主及其人權狀況感到擔憂。
陸港事件在臺灣媒體的報導中,也有觀點提到臺灣應以香港事件作為借鑒,提出應該對大陸的有關開放採取更加保守的評估。另外,大陸現行的專制政體,也是讓那些有兩岸統一願望的臺灣人擔心而不願進一步前進的原因。
大陸內地,許多人也提出制度層面的反思。財訊.COM網站一篇《管窺港人反內地孕婦風波 讓我們的世界少一點歧視》說,大陸內地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眾多的準媽媽們不惜代價也要赴港產子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香港確實有著整體優於內地的教育和醫療條件,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內地在這些方面存在著普遍的地域歧視問題。比如以教育資源的分配來說,內地資源在分配時嚴重傾斜於「本地生源」,對外地的孩子則是「百般挑剔」。
文章並說,「在自己的國家內部自由選擇地方生孩子並享受當地的教育醫療福利,這樣的要求不過分吧?港澳臺不行,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是不是可以開放一下相關的政策呢?」此次港人反內地孕婦的風波所反映的只是我國所普遍存在的地域歧視問題中的一小部分。亦即,制度政策層面所造成的歧視更應值得深思。「試想如果沒有這種歧視的存在,那些赴港產子的媽媽當中是不是會有很大一部分選擇赴京產子、赴滬產子……?」
一些大陸網友則在有關產子風波新聞下留言表示:「這麼大的祖國,反倒去擠佔一個小島的資源,的確說不過去」「這是因為有少數的人擠佔了這個大國的大部分資源。」「什麼時候香港爭著跑大陸生孩子就好了。」「不好的制度造成大陸人要往外跑,香港人說寧願給外國人管,臺灣人不敢統一。」「只能說,中國現在是一個不適合人民生存的國家。其他什麼也說明不了。」
陸港兩地爭議發酵,引起國際注意。臺灣TVBS報導解讀此風波國外媒體的評論說,從民生議題,眼看燒成政治風暴。英國媒體觀察,兩地太多文化差異;而華爾街日報更斷言,2017年香港普選,將給北京很大壓力,甚至關係到「一國兩制」無法成功推銷給臺灣。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