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譏諷對聯」打了誰的臉?

近日,北京某網媒湯姓工作者在向黑龍江依蘭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張樹文詢問自己財產受侵一事時,遭該官員「放他媽屁」等言語威脅謾罵。日前,張樹文在接受媒體記者電話採訪時,承認粗俗語言是自己說的,確認錄音內容全部屬實。對此,現居北京的依蘭籍李姓學者在閒暇時,給依蘭縣委三屆班子作了三副對聯,在網上引起新一輪「圍觀」。(1月29日,七一網)
  
筆者在網上找到了這三副對聯,具體內容如下:

對聯一,上聯:「毀街面,下管道,招商騙資,路人皆知。」下聯:「建供熱,擠人血,一手遮天,事事通融。橫批:「爭先創優」。對聯二,上聯:「找差距,大改造,依蘭,燈紅酒綠。」下聯:「促發展,求穩定,政府,花天酒地。」橫批:「風景依蘭獨好」。對聯三,上聯:「韭菜,割一茬,長一茬,一茬不如一茬,禍國殃民,罪孽啊!」下聯:「官員,走一波,來一波,一波不如一波,官去財空,緣份啊!」橫批:「富官員,窮百姓」。
  
毋庸置疑,這三副對聯屬於人們常說的「譏諷聯」。每副對聯寥寥數十字,形象而尖刻地勾勒出依蘭縣的「官場生態」。或許,有人要說這三副對聯過於誇張,然而,冷暖人自知,個中描寫準確與否,說理是深是淺,相信依蘭人民自有切身體會。
  
實際上,最近的幾個月以來,依蘭縣官場的種種劣跡已經引起多方關注。此前,《人民網》就曾刊登過評論員文章《「權力缺乏監督」豈能不失控》,譴責依蘭縣政府部門身兼數職的劉國華,利用負責單位全面工作、財務工作的職務便利,虛開發票公款報銷。如今,這三副意蘊雋遠的對聯再次將依蘭縣官場大刀「解剖」,赤裸裸展現在公眾面前。筆者禁不住要問:「官場譏諷聯」究竟打了誰的臉?
  
古語云,若窺一斑,可見全豹。不論是「發票局長」劉國華還是「旅館局長」瀋立秋,抑或是「張嘴罵人副縣長」張樹文,公眾都發現了依蘭官場人事組織安排的不合理:有的官員身兼數職,有的官員忙於經商,有的官員素質低下,有的官員執政意識淡薄。公眾自然要問,諸如此類官員是如何走馬上任的?當初是誰簽署了官員任命書?依蘭縣的發展為何還要由這些人掌舵?「譏諷聯」首先對依蘭縣官場的人事任命和組織程序給予了一記重重的耳光。
  
同時,「譏諷聯」詳細列出了這些年依蘭縣發展的跌宕之路。「毀街面,下管道,招商騙資;建供熱,擠人血,一手遮天」。「找差距,大改造,燈紅酒綠;促發展,求穩定,花天酒地」。歸納這些發展舉措,從本質上講,無非都是依蘭某些官員在任所為的「政績工程」。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政績工程」本身無可厚非,當今各地「政績工程」已是慣例。但如果「政績工程」變成了禍害百姓的「爛尾工程」、「半拉子工程」就需要反思和追責。很明顯,這三副「譏諷聯」對依蘭某些官員的為政素養和發展方略提出了嚴厲拷問和深刻反思。
  
第三副對聯是最無奈卻最值得報以期許的。「韭菜,割一茬,長一茬,一茬不如一茬,禍國殃民,罪孽啊!」;「官員,走一波,來一波,一波不如一波,官去財空,緣份啊!」這副對聯無疑份量最重,不僅摸準了依蘭「問題官場」的癥結,同時也對國內一些地方的官場環境進行了辛辣隱射。在氣憤與無奈的糾結語態中,暗藏一份期待。這份期待既包括對依蘭官場「傷口」的「開刀」,同時也反應出老百姓的心聲:整頓依蘭官場,縫合百姓「創傷」。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官場譏諷聯」是一面鏡子,深刻照射出依蘭官場的生存現狀,同時也狠狠耳摑了所有這類不正常、不合理的官場行為活動。當前,黑龍江省「兩會」正在召開,「和諧龍江」的口號漸入人心,人們期待上級紀律監察部門能夠乘著這一東風,以「譏諷聯」的內容為坐標,立即行動,乘風破浪,懲惡揚善,為「和諧龍江」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本文留言

作者李松林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