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歐美珠寶品牌,大都傳播他們久遠的高超的皇室手工技藝,那麼中華5000年文明是否也有輝煌的珠寶工藝技藝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珠寶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好,才使得我們有幸目的了如此絕美的作品。這不僅是智慧的結晶,也是心靈的輕巧,才會誕生出如此美麗的珠寶,在此一起來品鑒中國珠寶七大傳世純手工藝吧。
最宏偉的金銀器藝術-燒藍
最宏偉的金銀器藝術 燒藍
也稱為「銀藍」、「銀琺琅」,這種工藝興盛於清代。銀藍工藝主要應用在銀飾件上,是金屬製胎工藝與點藍施色工藝相結合的一門藝術。在我國北方地區,花絲、燒藍相結合的工藝已被用在製作各類首飾和立體銀擺件中。在銀器上塗敷一層五光十色的釉彩的燒藍工藝,為古老的首飾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代從事燒藍工藝的藝人們對傳統的工藝製作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一件銀飾品上,他們將掐絲、點瓷白、畫琺琅、點銀藍等技法融會貫通,並製作出一批別具特色的藝術品。燒藍不僅比景泰藍更加色彩豐富,而且工藝上也有很大不同,燒藍工藝首先是在銀質胎面上通過磨壓、勾與抬、鏤空和焊接掐制銀花絲等技術製成圖案,而後在圖案中點藍、燒藍,最後形成顏色艷麗的透明銀藍。你一定不知道,北海的九龍壁、天壇祈年殿等也是燒藍的傑作,九龍壁中顏色不同的巨龍就是燒藍工藝特有藝術效果的完美呈現。
最複雜的綜合藝術-景泰藍
最複雜的綜合藝術 景泰藍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琅」,是我國最為著名的傳統工藝,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的生產工藝是一門綜合藝術,是美術、工藝、彫刻、鑲嵌、冶金、玻璃熔煉等技術的結晶。它的製作工藝精細複雜,需要經過設計、製胎、掐絲、點藍、燒藍、磨活、鍍金等10餘道工序才能完成。景泰藍是我國最傳統的出口工藝品之一。舊時的景泰藍藝術品是專供皇宮貴族享用,它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在昔日的皇室聖地紫禁城、皇家園林頤和園裡,我們還可以看到那時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景泰藍藝術珍品。
現在景泰藍藝術的發展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有了巨大的發展,堅持著全手工製作的特點,而又融入現代時尚元素的設計,更為全世界人們所喜愛。
歷史最悠長的彫刻工藝-玉琱
歷史最悠長的彫刻工藝 玉琱
中國玉琱工藝有長達7000餘年持續發展的悠久歷史。它發源於中國本土,成熟、昌盛於封建社會,產生過無數能工巧匠,成就了無數盛載美譽的玉琱精品。這些玉琱大作不僅為歷代帝王、權貴和鑑賞家們使用玩賞,而且還被禮學家們詮釋美化,成為具備政治、宗教、道德、文化、財富等內涵的特殊藝術品,這是中國工藝文化中僅有的一種現象。玉琱工藝是一門相對複雜的手工技藝,每一件作品特有的美感、情趣、風格、價值,不僅通過玉琱藝術品的內容和形式展現出來,而且還通過玉石材料、工具的使用表現出來。
而今,現代玉琱發展到今天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鼎盛時期,2002年,中國最權威的行業協會──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創立了中國玉琱、石雕作品天工獎的評選活動,時至今日,「天工獎」已經被視為中國現代玉琱、石雕作品最具有影響力的專業獎項。最華麗的宮廷藝術-花絲鑲嵌
最華麗的宮廷藝術 花絲鑲嵌
最華麗的宮廷藝術 花絲鑲嵌
花絲工藝又稱為細金工藝,最早始於商代,西漢後期金銀製的小頭飾開始盛行。在明清時期,花絲工藝被譽為燕京八絕之一。花絲工藝用料珍奇、工藝繁複,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屬於宮廷藝術,同時也是我國傳統奢侈品的傳統工藝之一,現已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此工藝進行傳承的品牌,有萃華金店、金鳳珠寶、皇工世家等。
花絲工藝又稱為細 (xǐ)工藝,累絲工藝,是將金、銀、銅等抽成細絲,再通過推壘、掐絲、編織等工藝進行造型。它可以被焊接在金銀方片上,製成底托,將珍珠、水晶、白玉、翡翠等珠寶,按照工匠設計的需要,以不同角度固定在金銀首飾上;也可以獨立造型,修飾出一個創意構圖中的細節。
花絲工藝發展到今天,只有極少一部分花絲鑲嵌技師,以個人或小作坊為單位,進行花絲鑲嵌飾品的加工,前景不甚樂觀,而中國著名的翡翠品牌「昭儀翠屋」正在實施的針對花絲鑲嵌的拯救和保護行動,又讓我們的一項傳統工藝得以傳承而發揚光大。
最傳統的金屬彫刻藝術-鏨刻
最傳統的金屬彫刻藝術 鏨刻
鏨刻這門傳統工藝的歷史比花絲工藝更為悠久,始於春秋晚期,盛行於戰國時期,在金銀器上鏨刻紋飾的製作手法以鏨刻、鏤雕為主。鏨刻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作品增加不少亮點。不同的鏨刻技法使古今金銀器上的紋樣種類豐富多彩,常見有牡丹、菊花、八仙、仙女、壽星、麒麟、龍鳳、飛鳥、山水等中國傳統的造型。
由於鏨刻工藝的操作過程相對複雜並且技術難度較大,所以要求工藝師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不但需要有繪畫、雕塑的基礎,同時還要掌握鉗工、鈑金、鑄造、焊接等多種專業技術,對傳統文化還要有一定的理解和鑑賞能力。歷史上的鏨刻工藝多是以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的形式傳承,發展至今現在能掌握這門技藝的人越發罕有。
最有「活力」的手工藝-點翠
最有「活力」的手工藝 點翠
點翠作為古代首飾製作的一種工藝,歷史之悠久,可以一直上溯至戰國時期。點翠首先需要收集翠羽,也就是一種顏色艷麗的翠鳥的羽毛,然後才是承造翠活。
作為中國一項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工藝,由於其製作工藝複雜,成品非常難以保存以及所用的翠鳥羽毛稀有罕見,再加上環保等時代需求導致這項傳統工藝幾乎失傳。現代所見的點翠工藝飾品絕大多數都是清代流傳下來的精品,點翠工藝的發展在清代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點翠是我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先用金或鎦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土耳其藍色羽毛仔細地鑲嵌在座上,製成各種首飾器物。據說,翠羽必須從活的翠鳥身上拔取,才可保證顏色之鮮艷華麗,翠羽根據部位和工藝的不同,可以呈現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點翠的羽毛以翠藍色和雪青色為上品,加之鳥羽的自然紋理和幻彩光,整件作品富於變化,富麗堂皇又不失生動活潑。
最精細的金銀刻縷工藝-金銀錯
最精細的金銀刻縷工藝 金銀錯
金銀錯工藝最早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於青銅器上的裝飾圖案。其表現手法為在器物表面上繪出精美圖案,以圖案之形鏨出槽溝,將純金或純銀拉成細絲或壓成薄片嵌入圖案中,而後打磨平整,拋光磨亮。金銀錯工藝是銅文化與鐵文化結合的產物,因為沒有堅硬的鐵器是沒法在銅器上精細地刻鏤,伴隨著青銅器輝煌時代的逝去,金銀錯工藝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但是,當這些昔日的金銀錯工藝品重見天日時,整個世界都為這一精美的藝術所傾倒。如今,金銀錯工藝經過當代工藝美術大師們的不斷努力,最終將這失傳千年的工藝全面恢復。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