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如何變成了異見人士(圖)
製片人愛莉森•克萊曼以全新的視角表現了中國異見藝術家艾未未和他為了言論自由所做的抗爭
【看中國記者魏錦華編譯】本文譯自愛莉森•克萊曼(Alison Klayman)於1月22日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文章。
我總是認為持不同意見的藝術家艾未未的故事不是關於審查制度如何窒息了創造性,而是關於一個藝術家如何突破了審查制度帶來的障礙。不是關於制度如何壓制了個人表達,而是關於一個個人在強權面前的力量。有一件事很清楚,那就是,如果沒有網際網路,艾未未的故事不太可能發生。不可想像,如果沒有博客和微博的傳聲作用,如果沒有與中國和世界上有相同思想的網民的即時通訊和建立聯繫的工具,是不是能塑造出今天的艾未未。
艾未未最近告訴我,他認為當局之所以去年關了他81天,並定了嚴格的保釋條件,全都與他有效地使用了網際網路表達並與他人交流意見有關。
他告訴我:「如果不是因為我使用網際網路,我只是一個藝術家,在博物館展覽作品而已,對社會大眾幾乎不產生什麼影響。只是因為我在網際網路上的行動,壓力才來了。它讓很多人感到害怕,因為他們從來不能真的阻擋我對網民的影響。
這就是我做了第一個專題記錄片《艾未未:從未抱歉》的原因—記錄下當一個人選擇公開講話並直面後果所發生的一切,這就是今天在中國,艾未未和其他許多人權律師、作家、活動人士和年輕網民每天發生的故事。我希望啟發人們討論關於藝術、社交網站、地下記錄片和其他有創造性的反抗形式所起到的作用。
作者介紹:愛莉森•克萊曼(Alison Klayman)是專題記錄片「艾未未:從未抱歉」的導演和製片人。該片在2012年美國聖丹斯電影節(2012 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首映。愛莉森在2006年到2010年曾在中國作為自由撰稿人。她會講普通話和希伯來語,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
(點擊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