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之柱」揭恆星誕生過程(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1995年,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鷹狀星雲的「創世之柱」照片成為20世紀天文學最具標誌性的圖片之一。目前,歐洲宇航局的兩顆探測器最新以不同角度再次呈現鷹狀星雲的美麗。
1995年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鷹狀星云「創世之柱」成為近代最為著名的天文圖像,圖中顯示柱狀分子氫氣和灰塵結構。這個巨大的柱狀結構長度達幾光年,其內部非常密集,內部氣體結合引力作用形成恆星。
歐洲宇航局赫歇爾太空望遠鏡最新拍攝鷹狀星雲的「創世之柱」以及環繞其周圍的大量氣體和灰塵,這張照片是在近紅外波長下拍攝的,該圖像使天文學家能夠洞悉鷹狀星雲內部的柱狀和其他結構。
歐洲宇航局探測器拍攝的「創世之柱」圖像是使用遠紅外光和X射線來形成這個複合性圖像,它能夠「看穿」形成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創世之柱的灰塵雲。這些圖像顯示年輕熾熱恆星是如何「刻畫」環繞其周圍形成新恆星的超冷物質。
鷹狀星雲距離地球6500光年,位於巨蛇星座。該星雲中包含著年輕熾熱恆星團——NGC6611,它刻畫並照亮環繞其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從而產生巨大的中空狀凹洞和柱狀結構,每個結構可延長數光年。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像暗示著新恆星誕生於柱狀結構之中,由於模糊的灰塵雲,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可見光圖像無法透視星雲內部,無法證實年輕恆星是如何形成的。
結合可見光和X射線的末端電磁波譜,可呈現從可見光至X射線的完整放射線光譜,歐洲宇航局的赫歇爾太空望遠鏡和牛頓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熾熱年輕恆星「刻畫」環繞其周圍的太空物質。
通過X射線觀測探測到恆星在形成新恆星的過程中,與周圍的超冷氣體和灰塵(僅是絕對零度以上幾度)產生的交互作用。這兩種波長被地球大氣層所阻擋,僅能由赫歇爾和牛頓等太空望遠鏡探測。
在可見波長下,該星雲發光主要是由於反射恆星光線和熾熱氣體充滿巨大凹洞結構,這些反射恆星光線和熾熱氣體覆蓋著柱狀和其它灰塵結構。
在近紅外線波長下,灰塵變得接近透明,並且柱狀結構幾乎消失。複雜的灰塵和氣體捲鬚結構呈發光狀態,向天文學家提供線索它們如何與XMM-牛頓太空望遠鏡所觀測熾熱恆星的超強紫外線產生交互作用。
赫歇爾太空望遠鏡的觀測圖像能夠儘可能地搜尋較廣闊區域的年輕恆星,從而更進一步地全面理解鷹狀星雲內部創造和破壞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