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麵包到足球——德意志的靈魂(組圖)

簡單的麵包晚餐

一片麵包、一塊乳酪或是火腿片,夾在一起就是晚飯——這對於德國家庭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但在18世紀的時候,還只有社會精英才會這麼吃晚餐。當年,在柏林的文學沙龍裡,這種非常簡便實用的晚餐頗受歡迎。這樣,知識份子之間的對話就不會受到吃飯這件事的影響。人們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與法國人馬拉松式的複雜晚餐告別。

高山電影

20世紀初,兩名德國人創造了所謂的高山電影(德文Berg film)。阿爾蓋爾(Sepp Allgeier)和範克(Arnold Fanck)製作了耐低溫的鏡頭,把攝像機綁在滑雪板上,他們拍攝出來的電影在歐洲掀起了一股真正的「登山熱」。遺憾的是,這一電影藝術方面的革新,之後卻被納粹政權所利用。

「永久的波浪捲」

燙髮如今已經成為普及全球的一種美發手段,而它的創始人內斯勒(Karl Ludwig Nessler)就來自德國的黑森林地區。1906年,這位理髮師通過這一項發明,征服了上流社會女士的芳心。他本人也因此而一度暴富,然而在1929年經濟危機中,他又因為股市崩盤而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愛條理的德國人

人們常說,德國人最守秩序、喜歡條理。而文件夾還真就是德國的發明。雖然日耳曼人的祖先被視為野蠻人,但是到了中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行會組織的形成,日耳曼人的形象就漸漸地被「教條主義」所取代。到了18世紀,這種把一切都進行系統性歸類整理的習慣發展到了鼎盛狀態。

人人都愛足球

儘管足球這個體育項目誕生在英國,但德國足球聯合會卻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有趣的是,直到1874年,體育教師科赫(KonradKoch)把足球運動帶到德國之前,人們還將這一體育項目嘲諷為「英國病」。也是科赫把所有足球的專業術語從英文翻譯成德文。


青年旅社

故事是在1900年前後,一位愛好徒步旅行的教師那裡開始的。舍爾曼(Richard Schirrmann)堅信,對於學生來說,外面的大自然比滿是灰塵的教室更為有益。所以,他就把課堂搬到了戶外。窮學生和富學生都坐在一起聽課。而作為年輕人忘記一切社會階層的束縛,自由交往的場所,青年旅社的雛形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庸俗藝術

雖然許多國家都有這種所謂的庸俗藝術品,但是這個詞「Kitsch」卻來自於德國,它第一次出現是在1870的慕尼黑。普通大眾也需要藝術,而且是他們能夠買得起的藝術品。因此這種工藝簡單,品質低劣的彫刻品一度熱賣。後來,色彩鮮艷、可愛逗人的花園小人也頗受人們喜愛。今天,「Kitsch」這個詞在法國和英語國家得到了普遍的應用。

「父親河」——萊茵河

這條曾經被拿破崙謾罵作「野蠻人的界線」的河流,之後發展成為德意志文化的動脈。亞琛、特立二、美茵茨——德國最高的尖頂教堂都位於萊茵河沿岸。它的水流湍急,因此造就了關於這條勢不可擋的大河的種種傳說。從詩人海涅,到作曲家瓦格納,所有最著名的德國藝術家無一例外地鍾情於萊茵河。

德國的「西部英雄」——溫內圖

19世紀末,作家卡爾·麥(Karl May)在他的長篇小說裡塑造了一個西部英雄——溫內圖(Winnetou),雖然他本人從來沒有去過美國。對於好幾代德國人來說,溫內圖都是自由和冒險的代名詞。這部小說在60年代被拍成電影,人們把它稱作「德國的西部片」。

內容摘自《德意志的靈魂》一書,特阿·多恩(Thea Dorn)和李察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合著,KnausVerlag出版社,560頁,價格26.99歐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