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太空旅遊是否真實事件?(網路圖片)
在晉朝張華的《博物誌》裡有一則怪異的記載:
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赍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之時。
「槎」字原意為「木筏」,有不少人將「浮槎」解釋成「飛船」,也就是說主角是搭乘「宇宙飛船」或「幽浮」(UFO)到牛郎星去的。剛開始的「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表示還在太陽系內,而後來的「茫茫忽忽不覺晝夜」則是到了外太空。
故事中那位有奇志的男子抵達的是離我們有16.5光年之遠的牛郎星(牽牛星),而「印證」此事的嚴君平是西漢蜀郡的星命學家,所以由此推知,這次的「太空之旅」應該發生在西漢年間。
但為什麼「飛船」會「年年八月去來,不失期」呢?在同是晉朝王子年的《拾遺記》裡,另有一則記載說:
堯在位三十年,有巨槎浮於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週天,週而復始,名曰貫月槎:亦謂挂星槎。
其中的「槎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簡直就是現代「幽浮目擊者」的說詞了,不過後面的「浮繞四海,十二年一週天,週而復始」,卻讓人覺得它說的也可能是「彗星」。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