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國經濟的轉折之年?
2011年中國經濟先熱後冷,年終將近,在展望明年的中國經濟的時候,與往年相比,一向熱情的外國投資者顯然是少了一份對高速增長的信心;中央政府則是多了一份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心;地方政府正在為如何應對高額的地方預算赤字發愁;而民眾則仍然在算計著真正的通貨膨脹率究竟比官方公布的數據到多少。
如果用今年的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來衡量,中國似乎應該是最不應該為經濟增長擔憂的國家,因為西方國家正在為歐元區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所困擾,經濟增長徘徊在停滯和衰退的邊緣,而且明年的情景仍然不看好。相形之下,中國經濟至少能夠實現全年百分之九以上的經濟增長。而且,對中國經濟擔憂的言論並不始自今日。難道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擔心仍然是一種「狼來了」似的庸人自憂嗎?但是,如果認真分析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人們似乎沒有理由對普遍出現的對中國經濟的擔心掉以輕心。
今年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似乎正在出現一個消費、投資、出口的同步減速的現象。以往,由政府主導的出口和投資的增長總能夠減緩由於國內消費不足所帶來的經濟減速的壓力。但是這種狀況在今年有了改變。由於金融危機的持續的影響,更加上歐元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新衝擊,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的消化能力明顯減弱,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出口已經出現增速遞減的狀況,以至於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警告明年的中國出口有可能遭遇多年來最嚴重的挑戰。
以往,在那些由中國政府主導的投資領域現在也陸續出現了增長難以為繼的局面。相對於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高鐵、電站、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似乎已經飽和甚至出現了過剩的現象。投向這些領域的政府資金和銀行貸款已經出現了難以回收的局面。面對著許多項目相繼進入還款期而無法按期環款,銀行賬目再一次出現大量壞帳的可能性。與此同時,由於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已經出現破滅的徵兆,不僅僅對房地產商、而且對大量向房地產行業貸款的銀行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出口和投資面臨的問題意味著中國政府採用以往利用政府投資來刺激經濟的老辦法越來越困難了。從財政角度看,雖然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一如既往地高於經濟的增長速度,但是沒有銀行資金和地方政府的配合,單靠中央財政是無力支撐推動經濟增長的重任的。而再次使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將貨幣老虎放出籠子,在民眾對通貨膨脹已經很難承受的現實面前無異於政治上的自殺;在地方政府方面,由於已經失去了賣地收入這個重要的財政來源,地方財政已經無力支付任何由中央政府開出的帳單了。
收入差距加大、國內消費不足、經濟質量低下、產業結構失衡等這些原有的矛盾一如既往地存在,但是那些用於緩解矛盾的主要政策工具,即由中央政府推動投資和出口等,則開始受到越來越嚴格的制約。 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普遍地擔心,二零一二年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轉折之年,一個由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向低速增長轉折的一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