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批港大調查 親共媒體祭出陰謀論

香港大學日前進行的一項有關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民調遭中央政府駐香港官員批評。香港親北京政府的媒體更指該研究有政治目的。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最近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市民對「香港人」身份的認同升至10年新高,但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卻跌到12年最低水平。

調查結果甫一發布,即遭到中央政府駐港官員的批評。

12月29日,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在與香港主要電視媒體記者茶敘時表示,該調查將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的議題設置方法不科學。他說,香港回歸中國後,香港已是中國一個地方行政區,而非獨立政治實體,因此承認自己是香港人理所當然也就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

郝鐵川還說,香港人不是中國人,請問是哪國人?

中聯辦官員對港大民調的批評得到親北京政府媒體的呼應。香港文匯報在30日的政情與輿論版面刊載了一篇「來論」文章。該文直指這項民調「不是學術而是政治」。

這篇署名黎子珍的文章甚至拿美國之音此前的報導給該民調的負責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總監鐘庭耀扣帽子,說「負責調查的鐘庭耀提供給‘美國之音’的新聞稿稱:‘這個發展,似乎與中國近年的經濟發展背道而馳,相信與經濟範疇以外的發展有關。’這透露鐘庭耀的調查,不僅要向幕後主子交待,更有赤裸裸的政治立場預設。」

(有必要澄清的是,鐘庭耀通過電子郵件提供給美國之音的新聞稿是港大民意研究計畫於12月28日公開發布的新聞公報。多家媒體也援引了該公報內容。)

香港文匯報的「來論」還提及前港英布政司霍德在該民調出籠前與鐘庭耀會面,因而質疑該調查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此外,該文還將鐘庭耀負責的調查與其所指 「泛民學者」,乃至美國駐港領事楊蘇棣,對近期發生的香港區議會選舉種票事件所作的評論聯繫在一起,稱「鐘庭耀的調查配合楊蘇棣和反對派高調炒作‘種票論’,矛頭指向中央,企圖挑撥離間香港市民與國家的感情和關係。」

美國之音今天通過電子郵件與鐘庭耀聯繫,尋求他對中聯辦官員和文匯報文章意見,但到截稿時沒有得到回覆。

不過,鐘庭耀在郝鐵川批評後公開發布的一份聲明中回應說,「以‘香港人’跟‘中國人’身份對立的研究方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廣為本地社會學家採用,並非出自民研計畫。」

鐘庭耀在聲明中說,「學術討論應該是保留在學術層面,不應涉及政治目的和考慮。」

香港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對香港文匯報「來論」文章所持的陰謀論調並不感到驚訝。他說,這份北京政府背景的港報經常會登載一些「聳人聽聞」的「來論」文章。林和立說:

「他們可能覺得有一些有外國背景的學者在香港搞分化活動。那麼對北京來講,這個是一件很不好的東西。這個跟很多在香港推行愛國教育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所以,無論是中聯辦還是文匯報,他們都是反對學術界研究香港人政治認同的問題。」

中聯辦宣文部長郝鐵川對港大民調的批評,在香港學術界也引發不滿。

明報30日見報的一篇報導徵詢了幾名香港學者對郝鐵川言論的反應。其中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黃偉國更指郝鐵川干預學術自由,形容中央干預日深,學術界步入「寒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