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兒寶典(圖)


(圖:Elizabeth)

懷孕之後看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書籍和資料,有朋友推薦,也有自己找來的。我感覺,育兒這件事情其實也和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樣紛繁複雜,不僅在不同體系之間(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醫和西醫,科學和經驗,甚至超驗,以及更多領域範疇),就是在相同體系之內,都充滿矛盾和不確定的因素。如果非要陷入其中去研究,只怕一輩子也得不到什麼更有價值的結論。如莊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在健康方面,「科學」留給我的印象是可笑的——今天言之鑿鑿地提出某種觀點,明天就可能同樣言之鑿鑿地推翻。甚至在同一時期,不同科學家對許多同樣的問題都會持截然相反的觀點:飲用牛奶對人究竟有益還是有害,補鈣究竟會使骨骼強壯還是導致發育早停甚至骨質疏鬆,注射各種疫苗可能帶來的風險是否比不注射還可怕,孩子遇到各種病痛該如何處理……無數理論眾說紛紜。不得不讓我感慨,現代醫學所賴之為基礎的實證科學這短短几十年的發展,不過是拿全人類作實驗品,進行著忘我的「盲人摸象」練習。

現在西方已經出現越來越多對實證科學的質疑和反思,在東方卻仍有許多「專家」,為了經濟利益而打著所謂的「科學」旗幟大力排斥異己和忽悠全體人民。至於中醫,理論雖然一以貫之,但臨床實踐中,其精華卻往往被忽略,繼承下來的更多是經驗和藥方……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東西方也都開始對醫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即一個人生病並不僅僅是這個身體生病,而是這個生命生病,有許多肉眼和儀器都看不見的因素在其中發生著作用。所以西醫開始研究各種「自然療法」,而中醫則會教人平日注重修身養性,乃至行善積德……

關於教育,給我的感覺是東方過於注重情感和經驗,西方又過於注重理性和實際——其實二者同樣都可能破壞孩子先天純真的本性,只是對未來的影響和發展方向不同。

繼「智商」和「情商」之後,上個世紀末,西方學界又提出了一種新的概念——「靈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為SQ),並將這種屬於潛意識能量範疇,來自心靈的神秘力量譽為人的終極智慧,認為相比智商和情商而言,靈商對於一個人的命運更加具有決定性作用。

而迄今我所接觸到的教育理論基本都是就智商和情商而言,很少有對靈性的保護和培養——當然在目前環境下,所謂「靈性教育」對大部分人來說也缺乏理論基礎和實際可操作性。人們往往熱衷於那些能夠被邏輯推理所證實的結論,卻忘了西方科學體系是建立在觀測、歸納和驗證的基礎上的,如果第一環節都會因「測不准」而人言人殊、見仁見智,後續的歸納和驗證當然也就徹底失去了基礎。舉個例子,若孩子打翻水壺,灑了一地水,作為父母可能會有以下反應方式:

1、自己把水擦乾,哄孩子去玩
2、自己把水擦乾,並生氣打罵孩子
3、自己把水擦乾,並教育他以後不要再這樣
4、讓孩子把水擦乾,並教育他以後不要再這樣
5、讓孩子把水擦乾,並從中教導他學習怎樣做清潔,啟發他對於不同行為帶來不同後果,以及應如何處理的認識……

肯定還有更多情況,就不一一列舉了。以上幾種方式中,前兩種在目前被普遍認為是錯誤的,但在中國傳統育兒模式中比較常見;第三種在新一代父母中比較常見;第四種被當下的教育觀所推崇;第五種則被視為天才的養成方法。而我卻並不認為這幾種方式之間存在必然的優劣之分,因為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沒有被列入考慮:每個家庭情況和孩子特性都是不同的。

對某些孩子而言,也許第一種處理方式會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溫暖,變得對人更加友好親切;對某些孩子而言,也許第二種處理方式會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和嚴厲,變得更加懂事、堅強;對某些孩子而言,也許第三種處理方式毫無作用,那些教育言論完全左耳進右耳出;對某些孩子而言,也許第四種處理方式反而會讓他們產生埋怨和逆反心理;對某些孩子而言,也許第五種處理方式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接受,甚至因此產生茫然和自卑情緒……

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盡信書不如無書」,沒有什麼觀念是必須被絕對堅持和貫徹的。育兒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人類的自然行為,心靈溝通的力量在此遠遠超越任何教育理論的條條框框。如果父母本身缺乏對於這個世界和孩子,甚至與此息息相關的萬事萬物的各種性質和內在聯繫的認識,則任何教育本身都有可能變成毀滅。

看過一篇文章裡說,如果把孩子分為成就和非成就的,往往那些有所成就的孩子的父母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懂得教育又善於教育的,另一種是不懂教育也不管教育的,這兩種父母都有可能成就孩子非凡的將來。而那些被毀掉的孩子,則基本都是毀在同一種父母手中——即不懂教育卻又熱心於教育……簡而言之,什麼都不管反而比管孩子有更大成功率。

在我看來,「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本身就是個悖論,因為每件事物都有兩面性,產生正面或負面影響完全在乎個案。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根本無所謂好環境或壞環境,正確的做法或錯誤的做法,因為事情的本質,其背後的因素,整體和長遠的發展遠非人力可想像和控制。

我們往往認為應該避免對孩子造成任何不良影響和心理陰影,但試想一個完全沒有負面經驗和心理陰影的人,又該如何在這世界上生存?父母或許能控制一時的局面,但能掌握孩子的一生嗎?現在看來是壞事,將來也許會變成好事;現在看來是好事,將來也可能變成壞事。

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相比連自己從何而來,向何而去,為何而生都不知道的芸芸眾生而言,命運之神或許更懂得什麼才是一個人真正需要的……順其自然,其實比堅持任何一種理念都更需要智慧和力量。

另一方面,如果將「順其自然」也當成一種絕對理念去堅持,本身又違背了這句話的意義。我常在一些論壇看到因養育孩子和其它家庭成員乃至社會人士發生劇烈矛盾衝突的事情,其實這麼做同樣陷入了另一種執著。

作為我個人而言,是不主張給孩子打針、吃營養品、喝牛奶、以及過早接觸各種現代玩具和電子產品的,還有更多具體的想法……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和其它人因此產生分歧,我想我會更注重平衡好各方的關係,體諒他人的訴求,而不是堅持自己的觀念。

因為父母的情緒和行為對孩子也是言傳身教。我不認為讓孩子吃些不健康食品,受到些精神污染或負面教育,就會對其產生怎樣的決定性影響。哪怕因此生病、受傷、養成壞習慣,只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我相信以上都可以改善,甚至變成好事。但如果因為矛盾長期存在而導致父母變得偏執、脆弱、易怒,家庭環境緊張不睦,孩子耳聞目睹大人之間的衝突鬥爭,每個人都固執己見,維護小團體的利益,不願妥協和理解他人,缺乏寬容和體諒,這些才是更可怕的……相比之下,我更希望孩子能學到先他後我,無私無我,甚至為別人而犧牲自己的品德。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遇到任何困難和苦惱時,都能夠試著跳出現有眼界,從更高的角度看待,或許就會發現,曾經執著的一切其實根本無所謂對錯,曾經以為很大的問題其實根本不存在……說到底,育兒也只是做人做事的一方面,同樣需遵循天道而行。任何事物,在不同層次都有不同的法理制約。當達到一定境界時,其實隨便怎麼想、怎麼做皆可……這是世界的奇妙。

 

本文留言

作者薇羅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