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體看中國:棘手的金家王朝(圖)


金正恩(資料照片)

打著謀求建設共產主義旗號的北朝鮮平壤政權實行赤裸裸的權力世襲制。金家王朝二世領導人金正日去世的消息星期一傳出之後,同樣打著謀求建設共產主義旗號的中國當局首先明確表態支持平壤政權的權力世襲安排,支持金正日的兒子金正恩接掌其父的權力。

中國由此在世界各大國當中可謂獨樹一幟。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外親北京的媒體則把北京迅速表示支持金王朝三世,說成是中國擴大其影響力的重大外交勝利。

中國的失敗外交

但加拿大主要英文報紙多倫多《環球郵報》12月23日星期五發表駐北京記者馬凱(Mark Mackinnon)的新聞分析,則認為金正日的去世以及北京的反應顯示出中國多年來的外交失敗。馬凱的文章說:

「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理應擁有朋友和影響力。中國這個世界上最新的全球性大國影響力很多,但中國缺乏的,尤其是在其14個鄰國當中缺乏的,是實在的朋友。」

「中國的朋友匱乏是由焦慮和其野心導致的。本星期,中國最高層領導人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弔唁金正日,就令人尷尬地顯明瞭這一點。假如中國是一個自信的大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只要把一束鮮花送到北朝鮮駐北京大使館就夠了。」

「然而,北京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弔唁隊伍,由胡錦濤和他的內定接班人習近平率領,中國(執政黨共產黨)權力極大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所有9個成員都到北朝鮮大使館弔唁。每一個政治局常委都莊嚴地對金正日之死表示了悼念。總理溫家寶對金正日畫像鞠躬,並讚揚他是‘偉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

「儘管中國經濟規模增長了10倍,並成為一個僅次於美國的外交和軍事大國,中國對金正日之死的戀戀不捨的反應跟17年前金正日的父親和前任金日成死時沒有多少差別。假如說有什麼差別的話,那也是跟1994年相比,北京如今更加需要平壤,從而顯示出北京在東亞的孤立。」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年秋天宣布,亞洲將是他的行政當局的外交政策的重點,這使問題(對中國來說)更加複雜化。美國總統向澳大利亞派駐海軍陸戰隊,並重新跟突然要進行改革的緬甸政府接觸,從而以實際行動落實其承諾。美國強調重視太平洋地區,使北京的恐懼猜疑心理幾乎達到冷戰時期的水平。中國已經把日本、韓國、印度和臺灣看作是美國包圍和遏制中國的努力的一部分。」

「這就讓中國在其鄰國當中只有北朝鮮、緬甸和巴基斯坦這三個‘老朋友。’這種局面很難說是讓人羨慕,但這也或許是為什麼北京認為不能(對朋友)太挑剔。」

棘手的朋友

北京對北朝鮮這樣的朋友不能太挑剔,顯然也是美國西部大報《洛杉磯時報》記者巴巴拉·迪米克的看法。

該報12月23日發表的迪米克的報導說:

「對中國政府來說,死去的金正日就是受歡迎的金正日。」

「在活著的時候,這位北朝鮮領導人常常讓北京惱火。他追求危險的核野心,頑固拒絕經濟改革,導致北朝鮮人挨餓。儘管中國官員很少公開批評北朝鮮,但在為北朝鮮的核項目感到憤怒的時候,中國官員曾經不事聲張地中斷對北朝鮮的能源援助,要求北朝鮮預付現款才向它銷售商品。中國官員有時候不願意提供糧食援助,並公開表示北朝鮮需要徹底的經濟改革。」

「但在金正日的死訊星期一宣布之後,中國政府對金正日大加讚美,簡直要超過北朝鮮的宣傳機器。一些學者表示,中國的這種做法反映出中國擔心北朝鮮政權可能崩潰,因此需要扶持。...儘管從意識形態上說,中國共產黨反對權力世襲,但北京幾乎立即表示支持金正日的27歲的兒子金正恩接班。」

令人不自在的朋友

在形容北朝鮮跟中國的關係的時候,除了「不能太挑剔」的朋友之類的說法之外,還有「令人不自在的朋友」(amis encombrants)的說法。後一種說法來自法國新聞網站《89街》12月20日星期二發表的記者皮埃爾·阿斯基有關中國對金正日之死反應的報導:

「世上有時候會有令人不自在的朋友。金正日的北朝鮮就是讓中國不自在的朋友。」

「但在微妙時刻,朋友畢竟是朋友。中國星期二力圖顯示堅決站在北朝鮮政權一邊。這種支持也是一種對某些人、首先是對美國人的警告。那些人可能會忍不住要利用北朝鮮‘親愛的指導者’的離去來促成平壤政權更迭。」

「英文的官方報紙《中國日報》星期二就發出了這種明確無誤的信息,其標題是「A friend's departure」(一個朋友離去)。」

「《中國日報》是面向外國讀者、尤其是外交官的。因此,中國領導人試圖向世人傳達的信息就是,‘不要染指我的北朝鮮。’但在私下裡,10多年來,中國領導人對北朝鮮的‘同志們’沒有多少尊敬,因為他們不能理解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即威權之下的資本主義,他們喜歡更冒險的經濟孤立、核武裝、以及長久性的地區緊張的道路。」

「但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北京一直沒有拋棄平壤,反而提供至關重要的經濟、軍事和能源援助,讓平壤政權得以存活下來。」

「唇齒相依」與「腳踩兩隻船」

北京60年來慣用「唇齒相依」和「鮮血凝成的友誼」來形容中國和北朝鮮的關係。然而,北京和平壤又常常貌合神離。

在金正日去世之後,中國執政黨共產黨最高領導層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員無一例外、無一遺漏地前往北朝鮮駐北京大使館弔唁,韓國主要報紙《朝鮮日報》駐北京特派記者崔有植對中國的這種在全世界看來是不同尋常的舉動做出的解讀是:「中共九常委均弔唁金正日/ 意在加強影響力。」

《朝鮮日報》12月22日發表崔有植的分析報導說:

「中國似乎還期待,能把金正日的去世當成一個機會。金正日常年遊走於美中兩個大國之間,中國只好被這種「腳踩兩隻船」式外交牽著鼻子走。雖然每年提供巨額經濟援助,也不能確保對北韓的影響力。但金正日的去世可以為中國提供擴大對北韓影響力的機會。」

中美對金正日之死的反應

日本主要的工商報紙《產經新聞》12月22日發表駐北京記者川越一和駐華盛頓記者犬塚陽介聯合署名的報導,把中國和美國對金正日之死的反應進行了對比:

「21日上午,北京市中心地區的北朝鮮大使館部署了嚴密的警戒,因為中國總理溫家寶、副總理李克強前往那裡弔唁金正日總書記去世。前一天,胡錦濤國家主席及其內定的接班人習近平副主席已經前往弔唁。在兩天之內,中國最高領導層共產黨政治局常務委員會9位成員全部到那裡弔唁。」

「這是極其不同尋常的特例。中國媒體報導說,胡主席在弔唁的時候表示中國支持(金正日的)接班人金正恩。」

「在另外一方面,美國歐巴馬政府在19日發表國務卿克林頓的聲明。聲明說,‘我們的掛念和祈禱與處於困境的北朝鮮人民在一起。’」

「在一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死去之際,這種信息是奇妙的,因為其中沒有讚美死者業績的言辭。這大概是力圖避免對‘無賴國家’的獨裁領導人表示悼念之意。」

「就與金正日之後的金正恩政權的距離而言,美中兩國之間有如此這般的差別。」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