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擔憂中國經濟前景

歐元區的政治鬧劇或許仍讓全球市場惶惶不安,但一些全球最敏銳的投資者已將注意力轉向其它地方。

大部分分析師和行事隱秘的對沖基金為2012年頭幾個月做的安排,不是奔赴布魯塞爾或法蘭克福,而是去深圳和廣州收集數據。

過去幾週裡,就在許多基金經理仍在為不那麼光輝的2011年而傷心的時候,中國已在他們的噩夢中投下越來越大的陰影。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出的日益消極的經濟信號越來越擔憂。

由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出資建立、目前一半股權為凱雷(Carlyle)持有的Emerging Sovereign Group(簡稱ESG),是一支資產規模達1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ESG在最近一份簡報中告知客戶:「(我們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覺,這輪全球債務危機的下一幕將在東方上演。」凱雷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本集團之一。

一名投資者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ESG在10月份派出了一個團隊,赴中國展開為期兩週的「深潛式研究之旅」。

「儘管中國憑藉積極的刺激計畫避免了雷曼(Lehman)事件之後的衰退,令該國的事態發展在一段時間內不如美國和歐洲嚴重,但中國經濟可能很快就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ESG表示。

ESG的觀點值得一聽。它是少數預見到歐元區危機的對沖基金之一,也因此為它的客戶大賺了一筆。它的旗艦基金在2010年獲利39.6%,今年的回報率也接近這一數字。

ESG決非唯一持有如此觀點的基金。「在中國,官方和匯豐(HSBC)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衡量製造業活動的指標)在11月份都大幅下降,」全球第二大宏觀對沖基金布勒旺霍華德(Brevan Howard)在致客戶的最新信件中表示。布勒旺霍華德管理著逾320億美元資產。

「令人擔憂的是,這兩個指標都表明中國國內需求大幅疲軟。」

對那些呆在梅費爾區(Mayfair)改造過的聯排別墅或格林威治樸素的辦公大樓裡的人來說,似乎沒有什麼比缺乏信息更令他們不安的了。「閱讀中國政府的經濟公告就像在做前蘇聯政策研究,」一位駐英國的對沖基金交易員抱怨道。

面對這種晦澀的情報,像GLG Partners這樣的對沖基金正在中國聘用自己的分析師和情報收集人員去工廠大門外收集信息——按照一位GLG內部人士的說法,他們真的是在「數汽車」。

然而,大部分人對中國最大的擔憂,不只是製造業的下滑,還包括巨大信貸泡沫的破裂——而且準確的信貸數據比準確的製造業數據更難找到。

據分析人士稱,在北京或上海這樣的城市,住房的售價達到人均年收入的30倍。與之相比,在樓市崩盤前的美國,即使是那些最離譜的次貸房產的售價,也不到人均年收入的6倍。

作為對沖基金業最好發議論的人物之一,休•亨德利(Hugh Hendry)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的房地產熱潮持批評態度。不過,他在2009年上傳到YouTube上的、畫面抖動的自製視頻,直到最近才在對沖基金圈子裡引起某種轟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