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毛、張等人 誰言行不一?
對蔣、毛、張等人,不僅要聽其言,更要察其行
西安事變過去整整75年了。俗話說,歷史越久越清晰,75年了,夠久了,夠清晰了。
西安事變前和後,很多人的言行不一致,讓我們來看看。
西安事變後,活捉蔣介石的張學良警衛營長孫銘久投靠日本,當上了山東偽保安副司令;張學良心腹東北軍政治處長應德田投靠日本,當上了汪偽河南教育廳長;張學良參謀長鮑文樾投靠日本,當上了汪偽軍政部長;張學良同父同母的弟弟張學銘投靠日本,當上了汪偽軍事委員會委員。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率幾百萬國軍與侵華日軍反覆會戰,犧牲包括8名上將、41名中將和71名少將在內的133萬名官兵,連毛澤東也褒獎蔣介石「先生領導全民族進行空前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凡在國人,無不崇仰」。西安事變後,毛澤東率領部隊在「一分抗日、二分對抗國民黨、七分發展」的口號下,積極避戰,積極擴軍。
「攘外必先安內」,一直是蔣介石的一大「罪狀」。
我們今天奉行的對外「韜光養晦」、對內「穩定壓倒一切」,不就是攘外必先安內?只不過蔣介石文言功底好,說的更簡潔。
不同的是,當時的中國離辛亥革命才20多年,離蔣介石名義上統一中國不到10年,軍閥割據,國力貧弱,軍力差日本太多。臺兒莊戰役顯示,7個中國士兵的戰鬥力才相當於一個日本兵。所以,盡量推遲與日決戰,乘此機會平息內亂、發展工業、整軍經武,縮小與日軍差距,是完全必要的。
今天,中國政令暢通,外匯儲備舉世無雙,軍隊數量和質量躋身國際前列,尚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我們有什麼理由要求蔣介石「槍口對外」?
- 關鍵字搜索:
-
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