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明年起可免試報讀中國大學

香港學生在明年九月的新學年起,可以免試考取中國內地六十三所院校,有超過四千名香港學生及家長參加首日在港舉辦的「內地高等教育展」,反映不少學生為求後路,無懼內地的信息不自由甚至可能要接受「洗腦式」教育的情況。

香港學制由過往的「三二二三」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二年、預科二年、大學三年)改為「三三四」制(即初中和高中各三年,大學四年),明年(2012年)是大學落實改制的一年,但新舊制的高中生均可在明年報考大學,是為「雙軌年」,故考生人數會大幅上升,但政府拒絕增加大學學額,以至至少有1.4萬名合資格學生因學額不足而無法升讀資助大學,須另覓升學途徑。與此同時,港府與中國內地政府達成協議,推出「內地院校免試收生計畫」,在香港中學文憑試考取一定成績後,便可報讀內地獲認可大學,毋須報考內地生升讀大學的統一試。過往,由於內地試有政治科,對不熟悉共產主義和內地制度的港生,往往因此科「見紅」而未能滿足入學門坎,免試便可消除此難關。

中國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李大光10日出席內地大學收生介紹展時說,有關計畫為香港學生提供多一個選擇,相信可舒緩學生在新學制下的壓力。他沒有正面回應內地教育會否傾向洗腦,只是說,回內地升學可以令港生有更多體驗和新嘗試。

出席同一場合的香港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則期望,港生到內地升學可更瞭解國情,打通在內地的人脈網路。
事實上,不少學生確是憂慮「雙軌年」的本地學額不足而以內地學額作後備,原因是內地升學學費和宿費較便宜,只及香港四分之一,而且地域相近。

不過,學生輔導人士指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復旦大學等知名學府的收生標準頗高,學額亦只有約十至十五個,絕非尋求「後路」人士能及;若是排名較低的院校,收生標準雖然較低,學額亦較多,但要考慮日後的認受問題。

一名曾在內地攻讀大學的港人向本臺表示,港澳生在內地就讀的生活條件較佳,宿舍亦與內地生有別,網上資源比普通百姓好,但與香港相比仍有不足,惟有靠翻牆解決。至於教學內容,雖然一般老師的黨性較強,但亦有思想開明的,他會靠與香港朋友不時溝通和上網閱讀來「中和」,反而是學生會骨幹透過關懷來做工作,最令他感到困擾,不合如何應對。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