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毛澤東:「三線建設不搞成,我睡不好覺」

 2011-12-02 14:5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毛澤東在60年代中期,經常提所謂的「三線建設」。其實三線建設即是內地建設:中國沿海是前線(一線),到山西、江西、湖南一帶則屬二線,雲貴川則離沿海較遠,被稱之為三線。

所以所謂三線應是指東部沿海打仗時定位的地域名。

其實60年代中,美、蘇之間冷戰的愈演愈烈,兩家都竭力生產核武器,兩家都向上萬顆進軍,所以說,「核競賽」不如稱之為「核訛詐」。兩家都知道,核子戰是沒有「先下手為強」一說的。打完這一仗,也不存在「戰勝國與戰敗國」之分,即大家同歸於盡,誰發起核戰爭,也即是自殺戰爭,因為只要放出他們兩國中任何一國儲存的核武器的十分之一,全世界基本毀滅,少數殘存人類只能從原始社會重新發展。所以誰也不會想去打這場戰爭。而當時這兩霸也不存在利益上你死我活的矛盾。所以他們核彈生產僅是為了爭霸。

而缺少現代知識的毛澤東卻天天想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筆者在這裏絕非無的放矢)。他相信,原子彈消滅不了人類,只要打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哪怕人類犧牲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他這一「全世界人民的領袖」桂冠是鐵定戴上了。(他在多次場合下表達了他這個想法,當然他後面的「雄心」是不會暴露於公眾之前的)。

因此,在六十年代初,毛常提「三線建設不搞好,我睡不好覺」。

他也經常講「要準備打仗」,在68年底,他還讓當時公安部長謝富治傳達:「我感到最近就要打仗」。(但我們從實際是公開發行的「參政消息」中看不到這一點。)

他同時還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在北京大挖地洞,就是在打仗時用作防空洞,打仗時可將部分生活必需品存入地下:廣積糧不是為了防荒而是大家都去打仗了,沒人種糧食了,所以要儲備糧食:不稱霸,這更是可笑,當時中國剛從全國性大飢餓環境中走出來,可以說還是很貧窮、落後,離稱霸還差十萬八千里。毛從不照鏡子,也不知自己是什麼模樣,他如大寨人一樣,社員每天能吃上窩窩頭,就覺得是世界第一了。

在他號召下,不少人工廠內遷,機器向雲貴川搬,職工及家屬也往那邊搬。這些工廠不少都建在偏僻的山溝裡,交通非常不便。工業生產除一套設備外,正式開工還需原料、能源、水電等,一切都不配套,有的甚至搬進去機器,也安裝不上,沒法生產,因為不少機器是蘇聯進口的,而當時中蘇交惡、對罵,不可能去請蘇聯專家。最後,其中大部分運進去的設備沒發揮作用。甚至到近廿年的改革開放時期已不提三線建設時,還有不少機器從來沒有生產過任何東西,現在已是廢鐵一堆了。

為了讓毛睡好覺,損失了當時國力的幾分之一財富,讓百萬人拉家帶口的從東到西大遷移。

對半世紀前延續近廿年的國家財富和人力的大折騰,中共從來也沒總結過。似乎一切都已隨風而逝,更不會說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毛天天夢想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直到他離開人間,他眼睜睜的戰爭仍然沒打起來。但現在他卻早已沉睡在九泉之下,而不會睡不好覺了。

(看中國首發 轉載請註明)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