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牛病、牛腸、提琴和古典弦樂(圖)

 
1707年的小提琴

18世紀的提琴演奏17-18世紀的音樂據信是創造藝術完美的最佳搭配。

歐盟法規多如牛毛,其中一條涉及牛腸應用的規定可能給古典弦樂藝術帶來難以癒合的創傷。

很早以前,歐洲的音樂藝人們演奏巴赫、維瓦爾第、普塞爾等大師的作品,用的小提琴和中提琴的琴弦是牛腸製作的。

幾個世紀過去了,提琴的製作工藝和使用的材料與時俱進,但牛腸琴弦的製作一直保留下來。

據信,這種牛腸琴弦演奏古典弦樂作品,效果最理想。為了重現1650-1750年代的音樂,專攻這個冷門的藝術家必定要用配以牛腸琴弦的提琴,以儘可能貼近「原汁原味」。

但是,十年前歐洲瘋牛病蔓延,歐盟對用牛內臟作原料的生產製作收緊規管,用牛腸作材料生產琴弦的廠家必須申請特許。

理由是如有疏忽,病牛腸子混入作坊,變成了琴弦,琴手很可能由此染上瘋牛病而丟了性命。

此舉遭到利益相關者的強烈抗議。

染病概率多大?

他們指出,必須嚥下幾米長的帶瘋牛病毒的琴弦才可能染上瘋牛病,而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英國提琴生產商Bow Brand一名發言人指出,稍微瞭解一點提琴製作過程的人都知道琴弦攜帶瘋牛病病毒的可能性極小,因為牛腸要經過清洗、漂白和拋光等一系列工序才能變成琴弦。

她感到不解的是,且不說瘋牛病毒在這個過程中很難倖存,就說人為什麼要去咀嚼琴弦呢?

古典樂在當今社會本來就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精工製作牛腸琴弦的廠家面對的市場也在縮小,歐盟的牛內臟禁令對這些工藝和音樂家來說很可能意味著滅頂之災。

義大利知名琴弦製造商阿奎拉·科德(Aquila Corde)生產牛腸琴弦的特許本月早些時候到期,公司宣布放棄申請延期,就此停產牛腸弦。

這就意味著現有的牛腸琴弦一旦壽終正寢便再難更新,終成絕響。

總部在英國的歐盟巴洛克管弦樂團(European Union Baroque Orchestra)說,果真到了那一天,它也無法繼續生存,只能關門散夥。

因為它是一個至專至精的巴洛克古典管弦樂團,牛腸琴弦對它的藝術、它的音樂必不可少。

歐盟的「牛腸禁令」對它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原標題:歐盟利刃直指 牛腸琴弦瀕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