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亞裔學生比華裔同輩更快樂更自信(圖)
香港學生 DR
根據香港教育學院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香港的南亞裔學生的學校生活,比起中國學生更加快樂,理由相信是南亞裔人的宗教信仰以及父母親的壓力不大。調查又發現,來自穆斯林家庭的少年女學生,是最快樂的一個族群。
南亞裔是指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印度、巴基斯坦或尼泊爾的香港移民,這些學生被問到他們是否滿意學校的生活時,他們的平均打分是4.45,而滿分是6。相對之下,香港出生的中國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滿意度只有3.81,大陸出生的中國學生是3.96。海外出生的非華裔學生,只佔香港學生人口的極少數,他們對學校生活的滿意度卻是最高,平均4.5分。
對家庭生活的滿意度,南亞裔學生也是最快樂的一個族群,平均滿意度是4.64,本地中國學生只4.23,大陸學生是4.26。南亞裔學生的自我肯定,也比另外兩個中國學生群要高。
調查同時發現,有宗教信仰的學生,對生命不同的面相,更具適應力,其中包括他們的生活環境、家庭、學校以及與朋友之間的友誼。每天都禱告的學生,自我肯定的程度最高。
教育學院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袁月梅博士從去年年底開始進行這項調查,她從5所背景及學生族裔不同的中學,彙集了1920份問卷。袁月梅告訴南華早報:「南亞裔學生的家庭多數有宗教背景,與中國家庭過於注重學業成績的價值觀念大相逕庭。」
袁月梅進行是次調查的動機,是由於香港學生自殺的數字越來越高,她說:「宗教信仰可以助人瞭解生命的意義,給予人對生命的意義更有目標,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
調查亦發現學生不同的性別和年齡,對校園及家庭生活的滿意度也有相當的落差。年紀較輕的學生,對校園生活較為滿意,打分4.27,而5分是滿分;年紀較大的,只4.05分。調查發現,來自穆斯林家庭的少年女學生,是最快樂的一個族群。
年紀大的中國男學生,是最不快樂的一群,因為他們父母望子成龍的壓力也最大,袁月梅表示,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袁博士提出警告,對校園及家庭生活最不滿意者,日後有可能發展成為反社會行為,學校因此需要適時修訂提供學生的資訊指導,迎合學生對社會問題及情緒上的需要。
- 關鍵字搜索: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