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的未解之謎(圖)


火星(網路圖片)

美國宇航局新一代火星探測器——火星科學實驗室(MSL,即「好奇」號火星車)已經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27日10時05分(北京時間23時05分)在卡納維拉爾角航天中心由一枚宇宙神-V 541型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飛向火星的軌道。接下來它將獨立踏上漫漫征程,直到明年8月份登陸火星表面。這一探測器重達1噸,是有史以來人類送往另一顆行星的最龐大,最複雜的設備,它的其中一個重大使命就是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證據。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認為火星是一顆「燃燒的星星」,科學家至今仍在激烈爭論與這顆紅色行星有關的問題。即使已經有不少飛船已經被派去研究火星,但它的許多問題,我們至今仍不知道答案。美國宇航局準備在11月26日把它的最新火星探測器——火星科學實驗室「好奇」號發射升空。趁此機會,讓我們盤點以下這顆紅色行星的幾大未解之謎吧。

1.火星為什麼有兩張臉?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對火星兩面存在的巨大差異感到不解。這顆行星的北半球平坦而地勢較低,是太陽系裡最平坦的地方,這種地形可能是由曾經從火星表面流過的水流造成的。但是火星南半球的地表非常崎嶇,有很多龐大的隕石坑,海拔比北半球的盆地高大約2.5英里到5英里(4公里到8公里)。最近獲得的證據表明,火星南北半球的巨大差異是由長期的太空岩石撞擊造成的。

2.火星上的甲烷來自哪裡?

2003年,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首次在這顆紅色行星上發現甲烷,這是最簡單的有機分子。地球大氣裡的大部分甲烷都是生命產生的,例如牛消化食物。據悉火星大氣裡的甲烷達到穩定狀態僅有大約300年,因此不清楚目前是否它仍在繼續產生這種氣體。當然,在沒有生命的情況下也能產生甲烷,例如火山活動。打算在2016年發射升空的歐洲航天局的「ExoMars」飛船,將會研究火星大氣的化學成分,瞭解更多與甲烷有關的問題。

3.火星上有沒有海洋?

大量前往火星的任務顯示的這顆紅色行星的表面特徵,表明它以前的溫暖環境足以確保液態水在火星表面流淌。這些特徵包括像是巨大海洋的結構、河谷網、河流三角洲和需要在水環境下形成的礦物質。然而,當前的早期火星氣候模型無法解釋這種溫暖環境為何存在,因為那時的太陽比現在更加微弱,因此一些人不禁懷疑,這些地貌特徵可能是由風或其他因素造成的。有些證據表明遠古火星的溫暖氣候至少可以令一面存在液態水。其他發現則暗示遠古火星曾又冷又潮濕,並不像人們經常爭論的那樣是又冷又干或者溫暖而潮濕。

4.現在火星表面仍有液態水嗎?

儘管有大量證據表明火星表面曾流淌著液態水,但是,這種情況是否只是偶爾存在,或者這顆紅色行星上現在是否還有液態水流淌,這些仍是未解之謎。火星的大氣壓非常低,大約只有地球大氣壓的一百分之一。然而在這顆行星斜坡上看到的黑色狹窄的線暗示,每年春天可能會有咸水從這些坡體表面流過。

5.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成功登陸火星的第一艘飛船——美國宇航局的「海盜一號」引出一個至今仍未破解的謎: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嗎?「海盜一號」是第一艘,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艘試圖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飛船,它的發現現在存在巨大爭議。它在這顆紅色行星上發現氯甲烷和二氯甲等有機分子。然而,這些成分被認為是地球污染物,也就是說,它們是在地球上做準備工作時,用來清潔飛船的液體。

對我們已知的生命來說,火星表面的環境異常惡劣,它極端寒冷、具有強輻射、極其乾旱,並存在其他一些不利因素。然而地球上有很多生命在極端惡劣的環境倖存下來的實例,例如南極乾谷寒冷、乾燥的土壤,以及智利異常幹旱的阿塔卡馬沙漠。事實上地球上只要有液態水的地方就有生命,火星上曾存在海洋的可能性,令很多人想弄明白那裡是否曾有生命繁衍生息,如果事實果真如此,是否現在這顆紅色行星上依然存在生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有助於瞭解生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到底有多常見,或者多麼不常見。

6.人類可以在火星上生活嗎?

要想回答火星上是否曾存在或者目前是否仍然存在生命的問題,人類可能需要親自前往那裡尋找答案。美國宇航局1969年制定的計畫是到1981年進行一項人類火星任務,到1988年在這顆行星上建立永久性火星基地。然而,人類星際航行面臨諸多科技挑戰。需要克服的其中一個困難是食品、水和氧氣問題、失重環境的不利影響、失火和輻射等潛在危險,以及執行這種任務的宇航員距離救援地有幾百萬英里,而且每次需要飛行好幾年的事實。著陸、工作、生活在另一顆行星上,以及重返家園也面臨很多挑戰。

然而宇航員似乎非常希望找出謎底。例如,今年火星500計畫的6名志願者在一艘模擬飛船裡生活了近一年半,這是有史以來進行的最長時間的模擬太空飛行,它的目的是模擬火星載人任務的全過程。甚至有很多志願者願意參加單程火星旅行。微小的噬岩菌能夠用來開採火星上的寶貴資源,為第一批人類居民和在這顆紅色行星表面種植作物鋪平道路。人類能否前往火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權者是否相信我們能到達那裡。

本文留言

作者楊孝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