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運用典故,在對聯理論學術研究中,未引起應有的重視。本文試圖對此進行初步的探索,以求正方家,並希望能起點拋磚引玉作用。
一、對聯運用典故的要義
運用典故,本是文章的一重要手法和技巧。《文心雕龍·事類》談到用典說:「明理引乎成辭,征義舉乎人事,乃聖賢之鴻謨,經籍之通矩也。」這是說,寫文章為證明某一意義,引用有關典故,是聖賢的大文章,經書的通用規範。
那麼,什麼是典故呢?各種新舊辭書解釋不一。我認為,典故是詩文中經常引用的、有來歷出處又為人們所公認的故事或詞語。它的歷史可以追溯 到文字產生前,它源於社會生活實踐,早於文字就在民間口頭流傳了。比如有了丟羊補牢不算晚的生活經歷,才會產生文字的「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的典故。
用典故,既然是寫文章必不可少的「引成事述故言」的技法,對聯是文學中的另一文體藝術形式,它自然會大用典故。
國華光夏甸;
民眾樂春臺。
這副五言春聯,就用了「國華」、「夏甸」、「春臺」三個典故。「國華」表示國家榮耀繁榮,語出《國語·魯上》「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 以妾與馬。」「夏甸」由「信彼南山,惟禹甸之」演化而來,禹建夏朝,故禹甸又稱夏甸,用以表示中國。「春臺」,指登高遊樂的勝處。詞見《老子》:「眾人熙 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再看一副古代倡導廉政的對聯:
領郡愧難勝,願閭閻俗變飲羊,人除害馬;
同舟須共濟,與僚寀政朝馴雉,節勵懸魚。
聯中幾乎每個短句用了一兩個典故。這裡就「飲羊」、「害馬」、「馴雉」、「懸魚」說說。「飲羊」典出《孔子家語·相魯》:「魯之販羊有瀋 氏者,常飲其羊以詐市人。」這是以水飲羊,增重牟利,如今天的注水肉,古又稱「飲詐謀利」。「害馬」語出《莊子·徐無鬼》,本指損害馬的自然本性,後引申 為害群之馬。「馴雉」是《後漢書·魯恭傳》中的故事。說他的政績化及鳥獸,連小孩也不願捕獲來到身邊的雉鳥,比喻地方官善施仁政。「懸魚」是《後漢書·羊 續傳》中拒下屬送魚不食,懸而以示拒賄的故事。宋詩有句讚道:「清身太守舊懸魚。」表示羊續為官清廉。
上述兩例用典,既沒有生搬硬套的痕跡,也難見出因陳相襲的毛病。由於徵引恰當,妙合自然,不僅使聯語繪聲繪色地增強了感染力,也收到了意境超凡、對仗工妙的藝術效果。
近人蔡東藩談到典故說:「文人撰述,必先有相當之詞料(典故)為之運用,斯能斐然成章。」可見用典的重要性。
對聯的產生,開始孕育在賦駢詩律中,這都出自文人之手。這類句子講諧偶駢律,特別是唐代勃興並用以取士的律詩,其複句必須講對仗平仄,儷青駢紫,判白妃紅。此類句子抽出來就成了工整雋永的對聯了。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由於這類律句及後來獨立成體的對聯,多出於文人之作,他們或抒情明志,或寫景狀物,或恭賀悼念,或警世自勵,或陳古諷今,或為豐富內容和追求藝術效果,在對聯中下功夫用典,成為對聯用典故的緣起。
二、對聯所用典故的分類
對聯所用典故的分類,可從兩方面說:一是典故本身的分類,一是對聯運用典故的分類。
典故本身的分類,《文心雕龍·事類》說,用典是「雖引古事,而莫取舊辭」。實際是把典故分為「古事」、「舊辭」兩大類,即我們今天說的故 事典故和詞語典故。詞語典故包括:名言、格言、箴言、警言、熟語、慣用語、文句和詩句等詞語。故事典故又分為歷史故事、文學故事和生活故事。還有把典故分 為明典、暗典、生典、熟典。這是從典故的體裁形態上分。若從具體形式上分,典故是一個詞,又是一個片語,有的還是一個句子,甚至是文章的段落。而對聯所用 典故多是一個詞,如「三閭」、「芳節」或一個片語,如「椒花頌」、「柏酒醉」。有的還是一個句子,如迎春聯中的「春來有腳」,端午節聯中的「保艾思君子」 等等。
對聯典故的分類,是按對聯分類而分的。對聯分類又隨時代不同而不同。比如在清代有為科舉而設的「應制」類,為歌頌皇朝的「萬壽」類。在民 國時期,有包括一年各節的「歲時」類,婚聯、壽聯及賀得子、建房等喜事則歸於「賀聯」類,還設有包括諷喻、巧聯的「戲謔」類。現代研究對聯理論的,各家分 法也不一,有從應用和思想內容分的,有從內容和寫法上分的,如專用聯、長聯;有分為十大類的,有多至十六類的。但在春聯、壽聯、輓聯、勝跡、格言等類上都 是一致的。因而對聯典故也可大致按這些類別分。這裡就春聯、婚聯用典舉例說明。
春聯常用典故有:三陽、國光、照蘇、禹甸、青帝、黃圖、平安竹、富貴花、斗轉寅杓、春回子夜、鴻鈞初轉、青鳥氏司啟、蒼龍帝司晨、一百五日韶光、二十四番花信等等。
婚聯典故有:比翼、于飛、雙星、玉臺、鴻案、好逑、諧鳳卜、連理花、協熊佔、宜男草、赤繩系足、紅葉題詩、琴瑟賡和、龍鳳呈祥、蘭橋幸遇、簫引鳳飛、玉樓巢翡翠、金屋鎖鴛鴦等等。就對聯說,下面就春聯,婚聯各舉一例。
琅玕歲報平安竹;
錦繡春開富貴花。
聯中「琅玕」語出《尚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鄭玄註:「琅玕,珠也。」「平安竹」,見《酉陽雜俎》,言一寺中所栽竹,每日 有人報竹平安。以後成為「竹報平安」,表示家庭平安的典故。聯句化自郭鈺詩「錦繡春明富貴花,琅玕書靜竹平安。」聯意期與一年幸福平安的生活。
畫眉喜仿張京兆;
點額欣諧宋壽陽。
「畫眉」,《漢書·張敞傳》。宣帝時張敞官京兆,嘗為妻畫眉,後成夫妻恩愛的典故。「點額」,《歲時記麗》上記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含章檐下,梅花落額,成五出之,後人效之為點額的梅花妝,意在女美郎喜。
當然,典故的分類,不是絕對劃一不二的。它既有積累和選擇,又有革故鼎新。用時要靈活掌握,貼切自然。
三、對聯用典的要求
對聯用典故,多以典喻今,以典起興,以典褒貶,以典概括,以典謀篇,以典修辭,以典美文,以典突出主題,以典達到思想、意境藝術完美統一 的效果。可見典故於對聯的重要性,真是功莫大焉。因此,要求運用典故,做到熟悉典故,積累典故,善於選擇,使典故用得妥貼妙切。理得義明,達到「情慾信而 辭又巧」。下面就具體要求分述之。
一要瞭解歷史。多讀點古書,熟悉典故,掌握典故。我國的典故多來自經史子集,所謂「經史子集,文人之資儲也」。此外,筆記小說,稗史逸 聞,古體詩詞也要多加留意,特別是有關記錄我國古代民俗、節令、風土人情的書,如《荊楚歲時記》、《東京夢華錄》等。這裡還要指出的,是要注意運用「今 典」。典故不儘是古的,也有現代的。古人就有運用他們當時的「今典」的範例。「不薄今人愛古人」,所以我們也要改變是古非今的態度。
二是注意典故的思想性,重視典故的教育作用。不論什麼形式的文藝都要求有健康的思想性,才能美化人的心靈,起到教育作用,促進精神文明建 設。對聯,由於它的讀者之多、普及之廣,更要求講究思想性,起到良好的宣傳教育作用。而這往往要靠典故用得恰當巧妙來實現。因為典故不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 思想成果和寶貴精神財富,而且典故自身包含著深刻的歷史經驗和精闢哲理,讀來發人深思,耐人尋味,使人受到啟迪和教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正說明典 故教育意義的久遠和巨大。
聽訟吾猶人,縱到此反平,已苦下情遲上達;
舉頭天不遠,願大家猛省,莫將私意入公門。
這是晚清俞樾(1821-1906)在南京任上寫的一副自律堂聯。為官要清正、莫把私意帶入官場,處理訴訟要公正求實,不要製造冤假錯 案,即使後來發現了,也會「苦下情遲上達」。聯中所用典故:「聽訟吾猶人」,語出《論語·顏淵》:「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說,審理 訴訟,我同別人一樣,不過要使訴訟的事情完全消滅才好。「舉頭天不遠」,從陶澍(1779-1839)任兩江總督在南京任所書的堂聯:「繞案風清塵榼,掃 除吏牘;舉頭日近光明,洞照吾心」中的「舉頭日近」脫化而來。這在當時,用的就是「今典」。這副對聯對今天的廉政建設,仍不失其現實意義,是一副有思想性 和教育意義的好聯。
三要典故用得新穎,使典故在對聯中有新鮮感。做到這點,要能「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未言」。善於從中發掘別人所沒見到的思想,從新的高度加以理解,才能寫出立意新穎、主題深刻的好對聯。這自然會引起讀者的新鮮感,增強對聯的感染力。
涕泣對牛衣,卌載都成斷腸史;
廢殘難豹隱,九泉稍等眼枯人。
這是廣州中山大學陳寅恪教授(1890-1969)在「文革」初被關進牛棚時以她夫人口氣寫的自輓聯。「牛衣」、「豹隱」典故用在這裡立 意新穎,能深刻地突出主題。牛衣,本農民給牛禦寒之物。典出《漢書·王章傳》,說王章未顯赫時,病臥牛衣,後官遷京兆,妻勸止說:「人當知足,獨不念牛衣 中涕泣時耶?」「涕泣對牛衣」比喻夫妻共守貧困,無害於人。「豹隱」原於《列女傳·陶答子妻》,表示隱居幽處,以避其害。對已雙目失明又跌傷腳的陳教授 說,尤其在動亂的「文革」中,要「豹隱」實是難事。不久,這位正直勤勉的史學巨匠含憤與世長辭了。其夫人一月後也抑鬱而終,應了「九泉稍等眼枯人」。四十 年相伴的夫婦如此淒慘而終,不正成了「斷腸史」麼。此聯雖然字字血淚,句句辛酸,但用典上不落俗套,新穎而有思想性,因而能淋漓盡致地抒發作者悲憤的心 情,能使讀者至深地感到情真意切,激起共鳴。
四要講究匠心技巧,活用典故。典故是現成的,但不是簡單的照搬或強拉硬扯就算用典了,應在原有典故的基礎上,採用變通的手法,創造異乎尋 常的用法。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說的「用事全貴能化」,所謂「化」,是點化、變化的意識,就是教人變通活用典故。要做到「化」,當然要講究技巧,運用拈 用、掇合、改造、脫化、翻新等異乎尋常的方式。
拈用。是對典故或詩詞略作變動或反其義而用之。如朱自清晚年在貧病交困中寫的自勉聯:
但得夕陽無限好;
何須惆悵近黃昏。
這是用李商隱《樂游原》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稍加變動,用以表示作者在艱困的境遇中,對反帝鬥爭的堅定及對新的希望抱著樂觀態度。
掇拾。將來源不同、內容不一的典故或詩句在對聯中綴合在一起,為主題服務。
開口說神仙,是耶?非耶?其信然耶?難為外人道也;
源頭尋古洞,秦歟?漢歟?將近代歟?欲呼漁子問之。
上聯取自韓愈《祭十二郎文》,下聯用《桃花源記》意,語出李華《弔古戰場文》。韓李文句原是互不相干的,但作者將二典撮合入聯,敘寫桃源古洞,妙合自然,可稱得體。
改造。在典故不改變其性質的前提下,對內容略作改造。如郭沫若寫的一副抗日聯:
龍戰玄黃彌野血;
雞鳴風雨際天聞。
上聯用《易經》中的「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玄黃」為天地,意為中國大地正在進行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人民為捍衛祖國血灑大地,下聯 「雞鳴風雨」原於《詩·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表示戰爭風雨如晦,人民聞雞起舞奮起抗戰之聲響徹天際。作者把所用典故略作改造,直抒全民 抗日同仇敵愾、意氣風發的必勝信念。可見改造典故亦可寫出好聯。
翻新。把原有典故翻出新意,或反其意而用之。如近人陳逢元在民國初寫的岳陽樓聯:
兩歲苦兵戈,一統山河,肯容吳楚東南坼;
重湖驚夢影,萬家劫火,怕說乾坤日夜浮。
上下聯後句用杜甫《登岳陽樓》詩句,作者借來反其意以諷當年軍閥割據,連年兵戈不休,使典故原意另有一番新意。
脫化。即把典故不顯一點原有痕跡用上,但又不能陷入詞晦意澀中。
湘靈瑟、呂仙杯,坐攬雲濤人宛在;
子美詩、希文筆,笑題雪壁我重來。
湘靈,為舜妃娥皇,呂仙指好酒的呂洞賓。子美詩,是杜甫《登岳陽樓》詩,希文筆,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初讀,彷彿聯中的琴、杯、詩、筆都在泛指,實是運用典故,只是典故用得巧妙,脫化得了無痕跡罷了。
五要注意修辭。對聯,僅上下兩句,字數有限,更要求講究辭章精美,凝煉準確,生動形象,文約旨豐,使聯句更有亮色,增強藝術感染力。這就要靠修辭來實現。現在,凡研究對聯的專著,都有專章論及修辭。這裡就個人的體會再講一例:
紅杏花深君獨立;
綠楊春好我平分。
這是用借代修辭的妙聯。上聯用虞家的典故,以「紅杏」來代虞姓。下聯用白居易贈元微之詩的典故,以「綠楊」代同居的意思。使上下聯對得自 然雅切。借代是用同本體事物相關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事物的一種修辭方式。如說桃,用「紅雨」、「劉郎」等典故代。說柳,可用「灞橋」、「陽關」來代替。 把典故由來弄明白,就明瞭借代的修辭手法,也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具體的形象可以引起聯想,使人對聯意更易於明白通曉,品味出非凡的意境。
- 關鍵字搜索:
- 對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