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的交通規則知多少

 2011-11-24 14: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我國最早的交通規則,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古代有一種名叫《儀制令》的交通規則,始創於唐朝,盛行於宋代。當時交通工具簡單混雜,有車、船、轎子、牲口幾大類。車類主要有太平車、囚車、陷車等,船類主要有官船、哨船、漁船、快船、戰船、大小海鰍船(也屬官船)等。轎子類主要有山轎、兜轎、涼轎、暖轎等。牲口類主要有馬匹、驢、騾等。

面對交通工具混雜,秩序混亂,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朝廷下詔,令京都開封及各州,在城內主要交通路口懸掛木牌,上書《儀制令》作為交通規則,人人都要遵守。到南宋,這一跤通規則又由各州擴大到各縣,而且由懸掛木牌發展到刻石立碑永久示人。在今陝西靈崖寺大殿左廈房還存有《儀制令》石刻實物,在豎刻「儀制令」三個大字下方,並列四行豎鐫小字:「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這裡的「避」應作「讓」理解。如果剔除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尊卑糟粕,這一跤通規則與現代的「禮讓三先」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我國現今行人和車輛都遵守著靠右行走的交通規則。相傳,這條交通規則最早來源於古代軍隊的隊列規定。原來,古代有了軍隊之後,當兩支隊列路遇時,因為戰士們右肩扛著矛或劍等兵器,只好把左面讓給迎面而來的軍隊,自動靠右邊行走。久而久之,成了一條古代軍隊之間互相遵守的交通規則,代代相傳,直至今日。現在我國的司機座位都設在左邊,以利觀察路況,便於安全行車,就是據此而來的。

来源:法律快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