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區新聞領導的悲劇
範長江──身前身後的名與實

中國的新聞人,範長江是一個不能不提的名字,以他名字命名的「範長江新聞獎」,是大陸新聞記者的最高榮譽獎。那麼,範長江作為一個報人,有著怎樣的生命故事,他又給今天的媒體人什麼樣的啟示呢?

白區才華橫溢的記者

範長江的一生的新聞作品主要在前半生寫就。1933年起24歲的範長江,為北平《晨報》、《世界日報》和天津《大公報》、《益世報》等撰稿,初顯才華。1935年7月,年僅26歲的範長江,以大公報記者身份隻身前往人跡罕至的大西北,他翻雪山,越過祁連山,繞過賀蘭山,西達敦煌,北至包頭,跋山涉水上千里,歷時10個月;其西北旅行考察線路,與紅軍長征過程或重疊、或交錯。他的69篇旅行通訊,真實記錄了中國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記載了紅軍長征的情況,既真切見聞,又深切議論,既廣博知識,又人間情懷,在當時《大公報》上發表後,引起社會震動;隨後結集成《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出版,「未及一月,初版數千部已售罄」。半年內重印7次。次年8月赴內蒙西部採訪,所寫通訊輯為《塞上行》一書出版。在抗日戰爭中,寫過不少戰地好新聞。1937年閻錫山過無錫登錫山時弄了個上聯「閻錫山過無錫,登錫山,錫山無錫」,被稱為「絕對」;1945年範長江隨陳毅來到安徽天長縣時,靈感突來,對出了「範長江到天長,望長江,長江天長」的下聯;陳毅嘆曰:「果然才子也!」

紅區的新聞領導

範長江是用「紅軍」稱謂的第一人,西安事變後他赴延安採訪,見到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毛曾給他寫信,稱呼:長江先生,落筆為弟:毛澤東。1939年5月經周恩來介紹在重慶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5月在香港與鄒韜奮等創辦《華商報》。1942年後進入蘇北解放區,先後任新華社華中分社社長、《新華日報》華中版社長、華中新聞專科學校校長。1947年任新華社「四大隊」隊長,負責新聞宣傳工作。

1949年至1952年曆任新華社副社長、上海《解放日報》社長、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長等職。自從範長江離開《大公報》之後,他的「事業人生」發生了很大變化,漸漸成為新聞官,作為純粹新聞人的範長江漸行漸遠。夏衍先生就曾發問:「範長江的筆頭是很快的,但解放後,範長江這個名記者不寫文章了,文章很少。這是為什麼?」後來,範出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務院第二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秘書長,國家科委副主任,全國科協副主席、黨組書記等職,已與新聞分道揚鑣。

五七干校的「反革命」

1966年5月7日,當年稱「弟」,已經成為中國「皇帝」的毛澤東,看了軍委總後勤部《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的報告》後,給林彪寫了一封信(簡稱《五七指示》)。在這個指示中,毛澤東要求全國各行各業都要辦成「一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也要批判資產階級」。這就是當時全國各地「五七干校」誕生的歷史背景。中國科學院確山五七干校,從確山縣城往西20公里到瓦崗鄉;再從瓦崗鄉向南8公里到蘆莊,這就是當年範長江勞動改造及投井自盡的地方。1969年3月,被定性為「反革命」、已遭到長期關押的範長江,隨首批500名勞動改造和接受鍛練、批判的人員。整整走了一天五六十里路來到這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白天搞基建和勞動生產,晚上搞「鬥私批修」活動。

與眾不同的是,其他人員空閑時可以與周圍群眾接觸,而範長江卻受到專人監管,勞動時專給安排苦活累活干,平時除集體活動外,不准與外界接觸,不能自由活動,他的名字基本上被「反革命分子」帽子所代替。《新週報》記者郭麗萍,特約記者劉仁忠,於2010年到蘆莊現場調查和採訪,向世人揭開了範長江生命最後的歲月。

範長江之死

瓦崗鄉蘆莊村黨支部書記倪炳銀,時任瓦崗公社蘆莊大隊會計,據他回憶,範長江經常穿一身中山裝,偏黑,稍瘦,很樸素。範長江幹的是搬磚頭或挑運泥灰這些較重的體力活。1969年8月份,在建設五七干校食堂時,範長江負責為北屋山頭上送磚。在兩米多高的建築架上,範長江由於動作稍慢了一點兒,被監管人員一腳踹到地上。已年近六旬的範長江一聲沒吭,趔趄著從地上爬起來,蹣跚著攀上兩米多高的建築架上,繼續搬送磚頭。如果基建上沒有什麼重活、累活干了,就讓範長江去挑大糞澆菜園子。一擔大糞有100多斤重,一次挑大糞時,腰還沒伸直,兩桶大糞就潑了一身,屎尿味熏得他差點閉過氣去,但監管人員仍讓他繼續挑大糞,連衣服也不讓換。就這樣,範長江帶著滿身屎尿,一直干到歇工。就是每日三餐排隊打飯,範長江也得排在最後邊。其他人可以買肉吃,而範長江不能。當時,五七干校的飯菜經常不夠吃,如果剩下的有了就給範長江一點差的飯菜吃,沒有了就只好讓他餓肚子。有時範長江就是排隊排在前面了,也會被監管人員拉到最後面,同時還少不了挨罵、挨巴掌和拳頭。每天晚上,五七干校都要組織政治學習和「鬥私批修」,範長江也就成了活的教材。範長江站在那裡,其他人圍坐在四周。要求每個人都要發言,發表對「反革命」的仇恨、對「最高指示」的忠誠。每個人在發言的時候,都少不了對範長江吐以唾液或拳打腳踢。

1970年10月23日,早晨起來,五七干校的監管人員突然發現範長江不見了,「當時沒有叫我一起去找,但聽去找的人回來說,在菜地邊的那口井裡發現了範長江的屍體,當時已經浮在水面上了,穿的還是那身單薄的中山裝。」

他創建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的日子(1937年11月8日),於2000年被大陸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記者節。而當年和他一起親共的新聞工作者,楊剛、蒲熙修、鄧拓、孟秋江……這是一串長名單,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們都選擇了自殺,這是世界新聞史一幕悲劇,也是中國新聞人悲劇的一部分。

本文留言

作者李桑榆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