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日本必須知道日本飲食文化(圖)

日本人的飲食,一般可分為主食和副食。米為主食,蔬菜及魚等為副食。中世紀至明治時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明治以後,這種禁忌才又消除。

在一般西方人的觀念裡,日本食品似乎只有牛肉火鍋或樣子古怪的壽司。但實際上,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到學校伙食的影響,日本飲食中也普及了麵包等麵食類。隨著經濟的成長,肉類和乳製品等的攝取也大幅增加。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愈發多樣化。 吃米飯時,常搭配有青菜、魚、肉等副食,料理方式有鍋煮、油炸、燒烤等,同時搭配有味噌湯、醃醬菜。

現在副食之中也有許多西洋料理或中華料理的搭配。日本人在飲食方面,自古以來即有節儉的觀念,例如對魚的利用:日本人習慣上將魚身做生魚片(或者煎烤),魚頭、魚尾用來煮其他料理,魚骨頭則用來做湯。另外,為了預防收成不佳而做的儲備、保存用食物,即醬菜、醃製的魚、肉類、風乾的食品等,也是日本料理中很重要的副食。

除了飯、湯、醃醬菜之外,尚有前菜、生魚片、燒烤類、油炸、鍋煮類及涼拌菜、醋拌菜等的料理。在調味方面雖然使用醬油、酒、醋、砂糖等作為調味料,但都盡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口味並且都很清淡。至於湯、鍋煮類料理、油炸類的調味汁,為了能增添風味也使用了柴魚片、香菇、海帶及其他材料來調味。

在做法上,有時添加少量被稱為「隱味」(吃得出來,但是看不到)的調味(例如鹽)及調味料(例如甜味)。砂糖則是近代以後才開始使用,但是現在高級的日本料理仍多半不使用砂糖。

壽司是在以醋調味的飯中加入魚蝦類、海苔、青菜等的一種料理,它的作法、形狀、味道等,在日本全國各地均不相同。東京」捏飯壽司」(生魚片壽司)製作上很簡單,是在飯糰上擺上新鮮魚蝦肉片,特色為客人可一邊吃一邊欣賞廚師的手藝,此方式並已普及全國。

「天婦羅」是將魚蝦、蔬菜類裹上用水調和的麵粉,再用油炸的料理。 「壽喜燒」不是日本傳統的料理,是從19世紀後半期以後才開始普及,它是將牛肉切成薄片和蔬菜等一起煮,沾上醬油和糖作成的調味料一起食用。

另外,日本人吃生的魚蝦類,也就是吃生魚片的習慣,在外國也很出名,在很多國家裡,」生魚片愛好者」正逐漸增加中……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