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限娛令」的用意何在?

據媒體報導,10月25日,中國大陸廣電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提出從2012年1月1日起,34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要提高新聞類節目播出量,同時對部分類型節目播出實施調控,而央視不在限制之列。雖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稱這不是「限娛令」,但各地電視臺的黃金時段娛樂節目的「黃金時代」宣告終結。

作為應對措施,網路傳出消息,各省市電視臺紛紛採取措施:湖南臺保「大本營」、「天天」,棄所有娛樂節目和選秀;江蘇臺保「非誠」,停「老公」;浙江臺保「夢想秀」、「記歌詞」,其它改造後移到十點後;東方臺保「達人秀」、「百裡挑一」;深圳臺保「年代秀」;山東臺保本週新開播的「歌聲傳奇」;貴州臺保本週新開播的「非常完美」等。

娛樂是人類追求快樂、緩解生存壓力的一種天性和方式。在美國,文化產業對經濟的作用可與軍事工業相比,約佔美國總出口額的13%。同時,對娛樂的強調被認為是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體現。在中國大陸一向以「講政治」為優先,當局現在為何對似乎無關其政權穩定的娛樂節目動手,下達「限娛令」,其用意何在?

首先,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在回答記者就此提問時的一些內容,從一個角度上回答了這個問題:「……同種類型節目尤其是娛樂性較強的節目過多影響了廣大觀眾的收視選擇空間。」這句話和《新唐人》評論員趙培的觀點不謀而合:「中共頒發‘限娛令’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各個衛視臺在拼收視率的帶動下,引進港臺娛樂、綜藝節目的做法,拓廣了國人的興趣。沒人搭理中共的‘主旋律’,讓某些黨內大佬很妒嫉。在廣電總局的‘限娛令’裡不光是娛樂節目,曝光社會陰暗面的也在其中。」

其次,中共視宣傳灌輸為自己的生命線,幾十年來發展出系統的理論、繁複的制度、精緻的技術和大量的「人才」,再輔以週期性的政治運動強化。其中利用電影、電視、戲劇、歌舞、曲藝等多種文藝形式,是其多種宣傳灌輸手段中的一種。

電視作為一種傳播方式,形象、直觀、承載的信息量大、具有強烈的現場感,對觀眾的影響極為深刻。1979年以後,中國電視業開始快速發展。中共緊緊抓住這一媒體,灌輸黨文化的技術隨著電視技術的進步而一路水漲船高。

大部分廣播電視節目都以不同方式承載著黨文化的內容。以電視為例,1978年1月1日開播的《新聞聯播》是中共造假宣傳的最重要陣地。半小時長的節目幾十年如一日的遵循如下模式:前二十五分鐘的節目無例外地是隆重召開、親切會見、深刻領會、貫徹實施、光輝歷程、偉大成就;有人說只有後五分鐘的國際新聞可看,其實這五分鐘也是經過剪裁、歪曲,有意誤導觀眾的。

第三,中共通過中宣部掌控全中國的輿論導向,貫徹傳達「黨」的意志,通過國家宣傳機器,對民眾進行反覆洗腦宣傳,把全民思想統一到中共中央的意圖上來。中國的兩千多家報紙、近萬種期刊、上千家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幾十萬個網站,均由中宣部和各級宣傳部負責管理。

「限娛令」只是近期當局一系列控制輿論加強言論管制的動作之一。近日,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文化改革」;另據官方媒體稱:中央提出改進網路文化建設,加強網上輿論引導等,這也是釋放出要嚴控網路言論的信號。

以上種種,表明瞭廣電總局下達「限娛令」的真實用意:中共政權越來越不穩定,只有通過加強言論控制和加強給民眾洗腦來維持統治。

有人常常把晚清滅亡前的景象和現時的中共相比,其實,晚清的整個報業環境相當寬鬆,如《申報》曾對光緒的病情跟蹤報導近半年,未受干涉。秋瑾被害後,上海幾乎所有報紙都表示哀悼,《申報》有關秋瑾的報導達三萬多字。有資料記載,「光緒末葉,出報既不報知官廳,其言論之自由,可謂有聞必錄。對於政治之得失,內外大員之善惡,皆可盡情指責。」

這樣看來,現時中國的言論環境比晚清滅亡前嚴酷何止百倍,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專制政權的覆滅還會遠嗎?

本文留言

作者夏小強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