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羅京

偶然又看到了羅京最後一次播音的新聞,喚起了一段記憶。回想2009年還為羅京的去世嘆息傷懷,畢竟他的聲音陪伴我走過了童年。現在突然再見羅京,心裏先是一陣茫然:當年為什麼會那麼發自內心地崇敬他?然後是一陣自嘲:覺得當年是多麼天真爛漫,居然被他的光環罩住了。

很顯然羅京受尊敬的原因是他的公眾形象與黨給國民灌輸的價值觀一拍即合。一方面,他有著能作為樣板的無產階級正直外表,而且認真從事黨的事業,聽黨的話跟黨走,並獲得黨給予的榮譽。另一方面,我們這幾代人受的教育中強調忠於黨是美德,受黨重用的人必定高尚,黨賦予的榮譽必定崇高神聖。所以他死後官方給他的定調是政治堅定,德藝雙馨;以及莊重,沉穩,大方,估計很多老百姓像我那樣在扼腕嘆息中都這樣認為了。但是脫離黨的價值觀,他的實際公眾形象如何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特點:

1. 從那一句「螳臂當車的歹徒」開始春風得意,上位極不光彩。

2. 冷血無人情,不為百姓說話,對公眾躲躲閃閃,鬼鬼祟祟。

3. 播音風格機械,掐著嗓子吐字,鼻音重,陰陽怪氣,外加俸祿奇高,好比帝制下給皇帝傳話的高級宦官。

4. 黨性強,善於揣摩主子的意思,黨要老百姓沉痛哀悼黃菊他就悲痛欲絕恨不得聲淚俱下,黨要老百姓痛恨法輪功他就義正辭嚴聲色俱厲,黨要為改革開放歌功頌德他就眉飛色舞諂媚之語無可附加,黨要給老百姓宣傳三個代表他就抑揚頓挫振振有詞。這麼辛苦,難怪最終,他為黨的宣傳事業慘烈犧牲。

羅京是黨文化的一個符號,是共產黨的造神運動的作品之一,所以就像雷鋒,他的形象會隨著時間,隨著老百姓政治意識的覺醒漸漸消失,對他本人的評價必將會慢慢走向反面,感覺他這一輩子其實活得夠憋屈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鳩摩羅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