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不著頭緒的年代 學校管理大混亂
工宣隊管理學校,貧下中農管理學校

從學校的管理體制上說,毛統區的教育革命運動在文革中也登峰造極了:

1968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發出《關於派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的通知》。《通知》提出:以優秀的產業工人為主體,配合人民解放軍戰士,組成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分期分批,進駐各學校。次日,《人民日報》在第一版刊載《紅旗》雜誌1968年第2期發表的姚文元的文章。文章引述了毛澤東的指示:「實現無產階級教育革命,必須有工人階級領導」、「工人宣傳隊要在學校中長期留下去,參加學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務,並且永遠領導學校。在農村,則應由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者貧下中農管理學校。」[1]在派駐工人階級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城市學校的同時,在廣大農村,派出貧下中農代表或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管理農村地區的學校。

我家鄉廣東省興寧縣,雖然對北京城而言非常偏遠,但是執行毛澤東的指示不會有任何含糊。1968年9月,由工宣隊、軍宣隊、貧宣隊(工人、解放軍、貧下中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機關、工廠、學校和人民公社;1975年又加碼,派出37名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員和2632名貧下中農代表進駐44間中學和454間小學,實行「貧下中農管理學校」[2]。

1969年1月27日,《紅旗》雜誌發表蘭州市關於城市中學走工廠辦學道路的調查報告《廠辦校、兩掛鉤》。調查報告介紹蘭州第五中學自1968年10月工宣隊進校後,改為蘭州鑄造廠廠辦中學,變全日制普通中學為半工半讀學校。該校師生每週學習2天,另外4天,半天勞動半天學習。把原來的17門課合併為5門課(「毛澤東思想」、「工業基礎」、「農業基礎」、「革命文藝」、「軍事體育」)。在此前後,河北、廣東、四川、遼寧、湖北等不少地方的城鎮中小學也由工廠接辦,實行類似蘭州的廠校合一、工廠辦校或「定廠辦學」。

1969年1月29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組轉發了毛澤東批示「照發」的駐清華大學工人、解放軍宣傳隊的報告《堅決貫徹執行對知識份子「再教育」、「給出路」的政策》。這個報告說:「大叛徒、大內奸、大工賊劉少奇及其在清華的代理人蔣南翔為了推行修正主義的教育路線,在清華大學把許多教授、講師安插在各系的黨政領導崗位上……」根據上述毛澤東批示「照發」報告的估計,清華大學的大批教職工受到打擊和迫害。據不完全統計,在「文化大革命」中,在不到6000名教職工中立案審查的達1228人,被定為敵我矛盾的178人,加上清查子虛烏有的「五一六分子」和所謂「清查反革命運動」等運動中受衝擊批判的2000人,全校受立案審查和衝擊批判的,竟佔教職工總數的一半以上。[3]

註:

[1]張晉藩、海威、初尊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大辭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49頁。

[2]興寧縣誌編修委員會:《興寧縣誌》,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1、55頁。

[3]馬齊彬、陳文斌:《中國共產黨執政四十年》(增訂本),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315頁。

(原文以毛主席稱呼毛澤東)

本文留言

作者鍾波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