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華爾街 抗議新時代?(圖)

路透紐約10月7日電---當弗裡德曼(Paul Friedman)在華爾街附近遇到安營紮寨、抗議分配不公的年輕人時,他感到眼下正是1960年代以來美國未曾出現過的抗議運動的發端。

現年64歲的弗裡德曼應該熟知當時的那場運動。他當時是反越戰運動的學生組織者,那場抗議運動始於1964年,持續了11年直到戰爭結束。隨後,他還參加過美國一些反對種族隔離的民權運動。

週三,隨著數以千計的工會工人加入到這場名為「佔領華爾街」的遊行示威活動中,弗裡德曼也走上街頭,與失業年輕人和學生組成的示威者併肩遊行。這些示威者早在三週前就在華爾街附近紮營,目前也沒有離開的計畫。

弗裡德曼說:「直覺上,這非常像1960年代我曾參與的那場運動。人們要發泄的是他們對機會逐漸變少、希望漸漸渺茫的憤怒,這對年輕人來說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感覺。」

當前示威者矛頭直指2008年聯邦政府對華爾街進行的援助,聲稱援助的結果是讓銀行坐享豐厚利潤,而普通民眾卻未從中獲得幫助,反而始終飽受高失業和就業不穩定的困擾。

弗裡德曼稱,「佔領華爾街」遊行與1960年代那場運動存在相似之處,他們都發生在國內經濟低迷之際,與種族主義或親朋好友及家人可能應徵參加越戰如出一轍。

1960年代以後發生的許多抗議活動都是為某種理想而發起的,比如像1980年代的中美洲反美鬥爭、1990年代的反自由貿易抗議活動、以及2003年的反對伊拉克戰爭示威遊行。這次運動卻關乎個人命運,與民權及反越戰運動有相似之處。

弗裡德曼稱,這也正是「佔領華爾街」運動會迅速蔓延的原因。

同情與參與

暴力事件相對較少是當前抗議示威活動的特點之一。這次示威遊行一直都在相對平和的氣氛中進行,與1999年西雅圖的針對世貿組織(WTO)的抗議活動,以及2003年邁阿密的反對美洲自由貿易區示威活動不同。

(文章有刪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