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紀念辛亥革命,中共為何又愛又怕?(圖)

 2011-10-08 02: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1911年10月10日晚,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日。中共一邊在大張旗鼓地搞官方紀念活動,一邊在大幅收縮民間討論。有很多跡象顯示,中共官方審查部門又到了神經過敏、杯弓蛇影的時刻。

早在一年前,中國政協第11屆委員會正式發出通告,在辛亥革命100週年時,將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今年的紀念活動不可謂不隆重。湖北武昌等地耗巨資大興土木籌備慶典,《人民日報》開設「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尋訪」專欄,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及各地的延安精神研究會在武漢共同舉辦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研討會,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李鐵映出席開幕式並講話。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和臺灣新同盟會主辦的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等等。

然而,和這些隆重的紀念活動相反的是,凡是和官方口徑不一致的活動、座談會和文章,都被封殺或打壓。據報導,香港歌劇《中山.逸仙》,原定9月30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首演,但突然被叫停;北京十多所大學欲舉辦辛亥百年學術研討會,被無端叫停;廣州《南風窗》因刊出學者重評袁世凱的文章被封殺,主編被炒;湖南《瀟湘晨報》因發紀念專刊,觀點與當局不一致也被封殺,主編被炒。

這些相互矛盾的跡象顯示,中共對紀念辛亥革命,又愛又怕。中共自然有很多愛的理由,也有不少怕的原因。

中共為自己的執政合法性尋找歷史緣由,這是中共每年都要紀念辛亥革命,而今年格外隆重的一個主要原因。賈慶林於9月19日在接見電影《辛亥革命》攝製小組時說,中共是孫中山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如賈所述,在中共的關於辛亥革命的字典中,中共才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當然繼承者,而這是中共對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最根本需要。

其次,借紀念辛亥革命之際,行愛國主義再教育。在中共的話語體系裡,紀念辛亥革命有兩大教育功能,一是教育中國人民學習孫中山的愛國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二是對臺統戰,就是要中國人民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更大的力量。李鐵映在討論會上說,辛亥革命的歷史告訴中華民族,團結、統一、自強、奮鬥,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民革中央主席、辛亥革命研究會會長周鐵農說,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以共同歷史記憶來增進兩岸之間的互信,共謀統一大業。

再次,藉機實施政治動員。中共針對各個時期的歷史任務,經常借辛亥革命之紀念表達政治主張,實施政治動員。1926年10月,中共借辛亥革命紀念,動員民眾支持北伐反對帝國主義。1927年10月,中共以辛亥革命的名義發表告民眾書,號召民眾「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之下,自己武裝起來奪取政權,完成辛亥所開始的革命」。今年辛亥適逢百年,中共又要藉機動員什麼呢?很可能是,要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穩定為大局,抓緊歷史機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云云。

但對辛亥革命,中共也有不少畏懼的理由。譬如,中共一怕對辛亥革命的反思引發民眾的聯想。靠暴力革命奪取政權的中國共產黨,最怕民間把今天的現狀與百年前的清末亂象對比,引發民眾的不滿和抗爭意識,影響社會穩定。

二怕宣揚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五權分立。國內有觀察家說,這次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中宣部的宣傳口徑是:只能講孫中山的革命精神,不能講孫中山的民主思想。中共不喜歡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由來已久的。《走向共和》的電視劇中,孫中山關於三民主義的解釋,就被大陸審查部門刪掉了。孫中山是這樣說的,我們今天就是要用革命的三民主義來救中國,即民族、民權和民生主義。而五權分立是民權主義中的核心內容,指的是立法、司法、行政、監察和考試權的獨立。

三怕談論中華民國。大陸官方對紀念辛亥革命定的另一個調子是,「尊中山、不談民國」,換言之,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可以,紀念中華民國100週年不行。中共在紀念活動中一方面熱烈擁抱孫中山,一方面又刻意忽視孫中山創立的中華民國,似乎已經存在了100年的中華民國從來不曾存在過。

中共對辛亥革命如此既愛又怕,完全出自於該黨要永遠執政的私心。至於究竟什麼才是辛亥革命給中華民族留下的真正的政治遺產,中共卻並不在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