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若變紅巨星 地球將被吞噬(圖)


當恆星膨脹步入死亡途中,將伴隨著形成「年輪」,見證它們的消亡過程(網路圖片)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對最鄰近地球的一顆紅巨星最新觀測,發現當恆星膨脹步入死亡途中,將伴隨著形成「年輪」,見證它們的消亡過程。

這顆紅巨星是CW Leo,它是一顆類太陽恆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8倍,距離地球僅490光年,是最鄰近地球的紅巨星。當前它正在膨脹向太空釋放質量進入生命末期。恆星在膨脹過程中將輕微地向外散失灰塵,直到近期才觀測到它以恆定流量釋放質量,形成平滑的膨脹灰塵氣體層,看上去猶如一圈圈清晰的樹木年輪。

在過去十年裡,天文學家所觀測到的CW Leo恆星是不同的。美國紐約大學的帕特里克-哈金斯(Patrick Huggins)說:「這是距離地球最近,持續噴射損耗質量的恆星。」

大約十年前,哈金斯和法國蒙比利埃大學的尼古拉斯-莫隆(Nicolas Mauron)意外發現環繞CW Leo恆星的灰塵層形成一個花生外形,且帶有同軸灰塵弧(局部球形殼體)向外膨脹,膨脹範圍距離恆星為地日距離的25000倍。依據這顆恆星的膨脹比率,可相應地追溯觀測到該恆星8000年前的歷史。

目前,比利時勒芬市魯汶大學的利恩-迪森(Leen Decin)和同事們使用赫歇爾太空望遠鏡發現最遙遠、最古老的氣體灰塵圈,其歷史可追溯至16000年前。赫歇爾太空望遠鏡對較長紅外線波長非常敏感,能夠捕獲到僅25攝氏度宇宙灰塵散發的微弱發光熱量。

迪森稱,CW Leo恆星至少環繞著十幾個灰塵弧,它們的厚度和位置表明該恆星與鄰近灰塵弧外殼的距離發生著變化。那些巨大恆星並不是以恆定比率損失質量,它們處於波動狀態。有時恆星損失質量從極地周圍,有時從赤道周圍。

類似樹木年輪的灰塵弧可揭示其形成時間,恆星膨脹向外釋放的灰塵殼暗示該過程中形成灰塵弧。恆星噴射灰塵弧之間的間距大約相隔500-1700年。恆星為什麼會間歇地膨脹釋放灰塵呢?迪森稱,恆星表面的溫度變化可能使灰塵在較寒冷區域壓縮,然後再向外膨脹。

迪森指出,其它紅巨星可能也形成類似年輪的灰塵弧,但由於距離地球過於遙遠難以詳細地觀測到它們的灰塵弧。近期發射的赫歇爾太空望遠鏡或許未來能觀測到更多的類似現象。

太陽是否也會產生「年輪」?迪森認為應該是這樣的。她說:「在未來50億年裡,太陽將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相應地也將出現類似壯觀的太空現象。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不可能測量分析太陽的年輪,在太陽演變為紅巨星的過程中,地球將被太陽所吞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