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高薪又體面 在美華人積極謀轉行

經濟停滯不前,失業率又居高不下,許多在美華人希望能夠找個收入高,又較不受經濟影響的飯碗。「護士」因為不用擠醫學院獨木橋,薪水又高,再加上社會老化面臨的長期護士缺額,非常受華人嚮往。資深護士觀察,整體而言,美國護士人手缺口仍大,未來的工作機會與薪資應仍將成長,但是灣區這幾年的註冊護士(RN)缺額競爭激烈,謀職並非想像中容易。

在華人公司上班的林慧怡指出,她10年前移民美國,沒有特別的專業技能,因而只能暫時屈就每小時12元出頭的 薪水,「在灣區真的不容易生存。」年齡接近30歲的她,打算明年至De Anza小區大學修習護理,轉行護士,因為護士修業年限不長,但可以拿到兩到三倍的薪資,「最重要的是,也比較有尊嚴。」

資深護士陳明慧指出,美國護理工作被視為一種專業,特別是註冊護士,分門別類非常精,「並非是醫生的助理」。她解釋,在治療的過程中,醫師負責診斷與開藥,而註冊護士則必須確認病人瞭解醫師診斷,並且協助飲食調整、心理狀態、運動治療等衛教工作。

陳明慧說,美國大醫院的護士鮮少輪班,雖然也是白班、大夜、小夜三班制,但是通常是固定的時段,不需輪班,生活也相對正常,再加上護士需求仍強勁,工作具有一定的保障。她特別指出。現在也有許多男護士,他們的體力較好且較為稀有,因此升遷的機會較高,「還有工程師轉行男護士的。」

加州高級護理學院院長葉蕙芬指出,依照工作內容的不同,美國的護士可分為護士助理(CNA)、有執照的職業護士(LVN/LPN)與註冊護士(RN)三種。其中護士助理的門坎最低,只要簡單短期培訓並通過簡單的護理考試即可上工;有執照的職業護士則須通過約一年的護理課程,並通過考試取得執照,工作職責偏重護理術;而註冊護士至少經過兩年的小區大學教育並考取資格,工作內容介於醫師與有執照的護士之間。

「未來10到15年之間,護士的缺額仍會增加。」葉蕙芬預測,隨者美國人口結構的改變,嬰兒潮世代逐漸老化,再加上美國護士原本就分工精細,未來幾年護士仍會在就業市場上非常搶手。她指出,護士薪資高,灣區的護士助理不限學歷,受訓兩個月即可找到每小時13元以上的薪資,有執照的職業護士則可拿到25至35元,而註冊護士薪資更為每小時30元起跳,最高甚至每小時逾100元。

不過,葉蕙芬透露,灣區的護士職缺已從兩年前開始緊縮,新畢業的護士較難謀職,但是吉爾洛以南、曲萊賽(Tracy)以東,或者其它州的護士缺額仍多,「可能是因為灣區護士的薪資水平較高。」

本文留言

作者李榮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