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中國製造(組圖)

作者按:製造是一項綜合的項目,從硬體的製造到軟體的提供,中國在5年內走完了其他國家30年要走的路,這確實是一種躍進。但是很多東西卻要靠點點滴滴的積累,不可能靠短期效應來達到。沒有一個良好的服務意識,就算可以把東西製造出來,也不一定能獲得民眾的認可,中國製造還前途多難,要軟體硬體都要過硬才能真正贏得世界的信任。
  
有一種導彈叫發射後不管導彈,意思是在發射以後不用手動制導,它本身可以根據GPS或者慣性制導就可以擊毀目標,所以又稱自動制導炸彈,有了這種導彈省心省事,放了出去就不用管了,但是有一點,對於放出去那顆的要求變高了,否則它自動拐彎回來怎麼辦。為何會講到這個問題呢?現在作為世界的初級品製造工廠的中國正在面臨一個成本上漲,以及競爭激烈的問題,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所謂中國製造之病的問題,在日本很多年前買來自中國製造產品時總是要多問一句話,售後有保證嗎?在幫忙日本企業進行招投標服務時,發現來自中國企業的報價很低很便宜,但是最終幾乎都是落選,起初我很不明白,認為這些報價,比價都有貓膩。最後日本著名經濟專家大谷告訴我,中國企業一般報價都很低,但是之後的運行與維修成本很高,並且很多中國企業承諾的服務不到位;同時日本企業雖然初始成本比較高,但是運行成本比較低(故障率),維修的對應到位,就算有故障會立刻解決,因此絕大多數的日本公司最後都會選擇日本公司而不會選擇中國的原因。並且據我的調查很多中國公司本身因為文化理念等問題,很少主動考慮售後以及服務問題,這樣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乏失敗的例子。直到今天約佔80%的中國製造商還是在走重製造,輕服務的路,最終遭受重大損失的還是中國企業本身。


勞動密集型中國製造


初級產業集中

中鐵公司在海外有個重要的項目,這個項目本來是中鐵公司的重中之重,可是最近卻很少有人提起,甚至怕人提起,這個項目就是中鐵承擔沙烏地阿拉伯的朝覲輕軌的項目。當項目簽約以後,當時的新聞媒體以及報刊作為中國重型製造走出去的範例被廣泛的宣傳,可是事情過了好幾年,這個範例怎麼樣了呢?有沒有人去關心一下呢?據公司年報披露,這個沙烏地阿拉伯輕軌項目在中標的時候中方的很有價格優勢,但是建成一年以後卻要虧10億美元,並且預計在結束所有這個項目時還要虧損近20億美元,幾乎把中鐵的所有海外利潤都要吃乾淨。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沒有認真研究合同中所附加的建造後3年售後服務的條款要求,還是用國內老一套的做法來對應國際事務,在沙特的特殊地理要求,客戶的特殊要求的因素下,輕服務的惡果終於在這裡開花結果。中國不是不能製造,中國製造就是像一枚導彈般,發出去了後續工作很少有人會去考慮與關心其後續問題。

當中國開始建設京滬高鐵時,日本媒體就像事先商量好一般,從開始建設開始就沒有客觀地評說過。究其原因有幾點:失落感,危機感等。首先講失落感:回顧一下10年前的日本各大媒體在經濟新聞中就是推測中國的沿海新幹線是要用採用日本技術,使用日本貸款,委託日本公司建造。有的報紙甚至推算出這條線要用多少日本政府貸款,會拉動多少日本的GDP,最終京滬高鐵的建設是中國人自己建設,10年來的變化使得日本的失落感很大。同時中國還要借京滬高鐵運營成功在歐洲,美國等地申請專利,這個也是對日本的衝擊,因為中國不光開始自己建,還要走出去到國外建,這是日本各大鐵路公司的危機感。我統計過日本某張報紙在京滬高鐵開始運營到現在約發11篇報導,全是所謂的中國高鐵的剽竊,非安全性等內容。甚至在前幾天京滬高鐵出現遭雷擊晚點的新聞時,幾乎是網站頭條,報刊3版頭條的醒目位置報導,大有幸災樂禍的味道,這也間接造成了國內媒體對京滬高鐵的質疑,依我看問題不是日本媒體報導立場有問題,而是中國高鐵方的服務概念沒有到位,這個服務概念的沒有到位造成了民眾對中國製造的質疑。


新舊交替的中國鐵路

在日本交通是一件頭等大事,所有電視臺,或者廣播都有專門接收交通消息的記者,凡是發生問題會及時在各檔節目中播出(或用字幕顯示)甚至如果在新聞節目中會專門插播鐵路交通的新聞,這樣會讓要出行的人有準備,要接人的人可以安心,這種服務的概念使得就算這次有問題沒有坐到車的人,下次還會來乘坐新幹線。之前因為橫濱輸電線有問題,使得東京站的新幹線不能正常發送,日本各大電視媒體發布新聞,緊急疏導滯留旅客,站臺的廣播業在不停的播送最新進展安撫乘客,日本新幹線不是沒有問題,也很有問題,但是日本是硬體問題用軟體來彌補。而中國製造的高鐵卻沒有這樣,從北京到上海的1000多公里的高鐵相當於橫穿日本本州到九州的全部線路,日本是花了近30年完成,而中國之用了5年時間。鐵路修成了但是服務卻沒有跟上,有了華麗的站臺卻沒有貼心的服務,當線路因外力影響停運時沿途的各站的服務,媒體的聯繫,緊急對應都沒有跟上,這些都是使得外界對中國製造的質疑聲音提升。在高速鐵路這個方面,既有安全正點,還有便利舒適服務週到等多種優點,還應該有在特殊外界條件下的晚點或者停運的事實,不應該為了宣傳中國製造而不講究科學。世界上所有高速鐵路都有對惡劣環境有定義,並且可以停運,這個宣傳也是對乘客的一種服務。


服務欠缺的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是一項綜合的項目,從硬體的製造到軟體的提供,中國在5年內走完了其他國家30年要走的路,這確實是一種躍進。但是很多東西卻要靠點點滴滴的積累,不可能靠短期效應來達到。沒有一個良好的服務意識,就算可以把東西製造出來,也不一定能獲得民眾的認可,中國製造還前途多難,要軟體硬體都要過硬才能真正贏得世界的信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