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存款減少4200億

中國官方媒體星期四透露,中國工行、農行、中行和建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存款九月份頭15天較之8月底存款減少了4200億元人民幣。有學者認為4200億存款的減少「拉響了危機警報」,但也有學者表示不值得大驚小怪。

當全球經濟進一步惡化的擔心星期四重挫美國股市時,中國經濟運行中也傳出讓人憂心的消息。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存款額出現中國農行總行大客戶部高級專員何志成所說的「罕見天量負增長」。單單看4200億的數字的確讓人感到吃驚,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徐滇慶教授表示,如果中國居民的存款總額和每個月中國城鄉居民的總收入對比,4200億元人民幣存款的減少不值得大驚小怪:

「你要知道現在中國居民存款餘額是33萬億。10%是3.3萬,1%就是3000。這個波動1%並不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不必過渡地來評價。現在每個月城鄉居民總收入達到二萬五千多億。每個月就要發出二萬多億啊。你要看總數,如果說2004年,這個問題就比較大,因為全國城鄉居民存款還只有十萬億左右。從04年到2011年,翻了三翻。現在是34萬億了。那麼34萬億每個月要增加4千億左右。一年就增加4.8萬億。其中有個小波動,流出去四千億沒什麼。」

中國廣州求心經濟研究所主任黨愛民表示。雖然他與徐滇慶教授一樣持有相同的觀點,但4200億元人民幣存款的減少卻反映出在中國目前銀行存款實際負利率和政府緊縮貨幣政策雙重壓力下的投資新動向,即民間借貸高回報的誘惑:

「因為把錢存在銀行裡利率很低,現在貨幣收緊,銀根緊縮以後,肯定利率就上升了。利率上升以後,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變少了,它就求助於民間。那麼民間的利率也上升了,借的人也多了,那麼大家把錢拿出來放貸也是一個正常現象。現在很多人原來可以到銀行借出錢來,現在借不到了,沒辦法,要做生意還只有找民間借錢。利息高一點,他把利潤讓一點。當然,現在的民間借得多了,確實是風險比較大。但是怎麼辦呢?你不讓他借也不行。引導、控制、管理確實都很難,這是一塊比較灰色的地帶。」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目前一年存款利率為3.5%,而幾個月來的中國通脹率都在6%以上。這這種情況下,錢存在銀行不僅不能保值,而且還要虧損;相比,民間借貸市場回報率一般高出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10倍。

中國經濟學家易憲容星期四在《上海證券報》上撰文表示,中國目前民間信貸的活躍程度已經發展到「難以形容的瘋狂地步」,借貸可能產生的還本付息風險「將導致大量的民間借貸資金血本無歸,進而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威脅國家金融安全及社會穩定」。

那從銀行裡流出的巨量存款又在哪裡找到棲身之所?徐滇慶教授表示,民間借貸市場的房市是一可能的去處:

「現在什麼產品能夠帶來很高的投資回報率?在產品市場和服務市場上基本上是飽和的。沒有任何一個產品是短缺。也不存在著什麼高科技,產品能夠帶來巨大回報的這種信息。所以,它仍然還是進了資本市場。資本市場股市沒進卻進了房市嘛。那麼房市為什麼開發商肯出高價融資呢?因為他們估計到房價又會反彈。所以它還得起。它現在盡用高利率來進行融資。」

中國民間信貸目前發展到有學者形容的「亢奮狀態,中國經濟學家易憲容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內金融體系的缺陷所致」,是政府對國內金融體系高度管制的產物。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