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國之音白樺
在中國放映過的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在莫斯科舉辦的一個電影節上,許多蘇聯時代遭到禁映的電影第一次與觀眾見面。電影評論人士說,蘇聯電影文化中的人道主義觀念同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理論發生衝突,導致大批電影被禁。但人道主義觀念對造成後來蘇共垮臺發揮了重要作用。
*兩種意識形態衝突*
在莫斯科舉辦的名叫「架子上的電影」的電影節上,大批在蘇聯時代遭到禁映的電影第一次同觀眾見面。
電影節專家委員會領導人、電影評論家馬爾戈里特說,蘇聯電影文化中的人道主義觀念同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理論發生衝突,使大批電影遭到蘇共當局的封殺。
馬爾戈里特說,蘇聯電影文化的一個主要哲學思想是,人類社會最終都將變成一個團結友誼的大家庭。但這個人道理念同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理論格格不入。對許多電影工作者來說,人文主義要比階級鬥爭更重要。
*人道主義較量階級鬥爭*
馬爾戈里特說,在蘇聯時代,這兩種意識形態的較量一直在持續。但電影文化中的人道主義,是推動蘇聯解體,造成蘇共垮臺的一股重要力量。
馬爾戈里特說:「在最初,在斯大林時代,沒有任何人能意識到,大批電影遭禁映都是由於這兩種意識形態在鬥爭。當時人們並不理解電影遭到禁映的真正原因。直到赫魯曉夫執政的60年代,以及後來的勃列日涅夫時期,一些蘇聯電影導演才逐漸明白了這個道理。」
*斯大林槍斃優秀電影*
馬爾戈里特說,像1933年拍攝的電影「我的祖國」,斯大林看後覺得電影過於人情味,因此被打入冷宮。這部電影講的是在中國境內東北鐵路發生的故事。兩名穿軍裝的中國和蘇聯少年在戰場上相遇,從最初相互敵視,到後來建立友誼並能找到共同語言。
蘇聯電影評論界認為,「我的祖國」是蘇聯早期有聲電影中的優秀作品。這部電影在放映一個月後遭到塔斯社、《真理報》等官方媒體的批判。
*電影審查嚴格但有漏網之魚*
俄羅斯遠東研究所的電影評論家托羅普採夫說,蘇聯的電影審查制度十分嚴格。首先是劇本作者在創作時先獲得官方的批准。在這之後,電影導演才能獲得同意排戲。但雖然這樣,經常有漏網之魚。
托羅普採夫說:「這主要取決於官方對一部電影的理解。有的電影甚至能在禁映前放映過,是因為官方可能忽視了電影中一些劇情。但當時有各種告密,電影界也有競爭,有人會向官員告發某部電影有反蘇色彩,或是電影放映後會使觀眾墮落等等。」
*人道主義最重戰勝階級鬥爭*
俄國電影評論人士說,蘇共領導人對電影的愛好也直接影響到電影審查。勃列日涅夫和斯大林都是影迷,這兩人執政時期的電影審查制度最嚴。赫魯曉夫執政時期,並不重視控制電影,但赫魯曉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文學作品的審查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斯傑爾奈克的小說「日瓦格醫生」遭禁,索爾仁尼琴的作品被查封等等,都發生在赫魯曉夫時代。
電影評論家馬爾戈里特說,到了克格勃首腦安德羅波夫執政後,蘇聯電影界的氣氛已非常寬鬆。戈爾巴喬夫執政後,電影審查幾乎名存實亡。他說,在經過幾十年的較量後,人道主義最終還是戰勝了共產黨的階級鬥爭。
- 關鍵字搜索:
- 電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