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的快樂哲學

什麼時候可以強大到圓滿自足?強大到說「了」?

許多人喜歡比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裝,開的車子是不是BMW,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最近上了誰的課,看了哪一本書。聽起來是不同的比較,精神的比較好像比物質的比較還高尚一點。

其實不一定。我認為,有比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一種充滿而富足的感覺,他可能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會覺得羨慕、敬佩,進而歡喜讚嘆,但他回過頭來還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就像宗教或哲學裡所謂的「圓滿自足」,無慾無貪,充分地活在快樂的滿足中。這和「禁慾」不一樣。好比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的宗教,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時間內,要人做到「無慾無貪」,所以提倡禁慾。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讓你在慾望裡面,瞭解什麼是慾望,然後你會得到釋然,覺得自在,就會有新的快樂出來,這叫做圓滿自足。

西方的工業革命比我們早,科技發展比我們快,所以他們已經過了那個比較、欲求的階段,反而回來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會覺得賺的錢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別人低賤,也不會一窩蜂地模仿別人、複製別人的經驗。在巴黎從來不會同時出現四千多家蛋撻店,這是不可能會發生的事。可是,你會在城市的某一個小角落,聞到一股很特別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調出來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裡喝咖啡,二十年後,你還是會在那裡喝咖啡,看著店主人慢慢變老,卻還是很快樂地在那裡調製咖啡。這裡面一定有一種不可替代的滿足感吧!

我覺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樂,就是可以找回這麼多人的自信。每一個角落都有一個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靜靜的,不想去驚擾別人似的。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闆,他賣沒有牛奶的冰淇淋,幾十年來店門前總是大排長龍,但他永遠不會想說多開幾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種「夠了」的感覺,那個「夠了」是一個很難的哲學:我就是做這件事情,很開心,每一個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樂,所以,夠了。

這種快樂是我一直希望學到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