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的一種奇怪心態:閉門思過(圖)


(網路圖片)

「閉門思過」也寫作「閉閣思過」。意思是關起門來自我反省。比喻不與別人接觸,獨自反省自己的過失。

這個成語出自《漢書•韓延壽傳》。

西漢昭帝時,韓延壽擔任太守。有一天,他到屬下高陵縣巡視,剛好看到兩個男子在街上大聲爭吵。韓延壽忙上前,詢問事情的經過,才知他倆是一對親兄弟,父親剛去世不久,為爭分父親留下的田地而爭吵。兩兄弟見是官老爺,急忙申辯。一個說:「我是長子,父親留下的田地理應歸我。」 另一個說:「我是父親最疼愛的兒子,父親自然會將田地留給我。」

這位韓太守不像一般官員一樣該判的判,該斷的斷,當個法官分清是非曲直也就罷了。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反倒有些奇怪。看了這情景,他十分慚愧,他對手下的人說:「我作為太守,沒能教化好百姓,以致讓這類事情發生,我應該辭去官職,讓給更有能力的人來干。」之後,他獨自一人呆在屋裡,閉門思過。

這就是「閉門思過」的由來。

這位官員怪就怪在他的心態,儒家講: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君子才能當官,當官的當然要為民謀求美滿的社會,當然希望社會和諧,但是,他不是要求別人不吵不鬧,而是要用自己的品德感化百姓,就像當年舜帝一樣,到哪兒,哪兒居民看見他的作派,很自然的整個區域的道德就發生變化。

說起來,古代的官員真是不好當,因為,要當個好官員,就得有這樣閉門思過的自省精神啊!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那兩個告狀的兄弟,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流著眼淚,向他請罪。他們兄弟二人,不再為田地相爭,和好如初。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