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底線不能總讓媒體去守

十年前,銀廣夏通過虛構原材料進口公司以及偽造出口銷售合同、銀行匯款單等手段完成了利潤造假。十年後,紫鑫藥業用同樣的老套手段,打造了一條類似的流水線。事後看來,銀廣夏的空手道並不太高明,無非是虛造關聯人,炮製業績而已。這更應該促使我們反思,為何類似騙局能夠十年不絕,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除了責備上市公司控制人貪得無厭、罔顧法律以外,我們更要問,那一條本來應該為投資者把好關的監管鏈條,為什麼形同虛設?

東北證券是紫鑫藥業增發保薦人,其督導期間是從2011年4月到2012年的12月底。而保薦協議的條款中明確規定,保薦代表人及(或)項目協辦人必須到現場工作、每個季度至少對現場調查一次。而調查的主要內容就應該包括紫鑫藥業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是否有效、信息披露是否與事實相符。很明顯,東北證券根本沒有盡到自己「看門狗」的責任。而那些為投資者掌舵的基金們,在大筆投向一家上市公司之前,是否做足了調研功課,為何能對無處不在的造假行為視而不見,為何沒有對普通基民盡到信託責任?

而那些券商們呢?在本應嚴謹實地調研的時候,他們只是走走過場,就忙不迭地幫上市公司鼓吹。在券商們「只為公司唱讚歌,不為股民說人話」的吆喝中,普通投資者懵懂入彀,淪為炮灰。

十年前,《財經》雜誌用一篇文章將銀廣夏轟下了神壇,今天的紫鑫藥業還不知道路在何方?但是我們不得不追問,為何總讓媒體來發現問題?為何最終是媒體守護了證券市場的底線?

本文留言

作者彭海斌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