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拜登訪華,習近平不能把腳丫放進嘴巴裡(圖)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資料照片)
美國副總統拜登8月17日開始對中國進行訪問。
副總統在美國歷史上常常被譏笑為閑差。但拜登副總統無疑不是擔當閑差的等閑之輩。當初資歷淺的歐巴馬參議員在競選總統的時候挑選拜登作競選搭檔,作為老資格的參議員拜登提出的條件就是,要他當副總統,就不能只是讓他擔任閑差,而是要讓他參與決策,有機會擔當重任。
這次作為副總統訪問中國,拜登無疑是重任在肩。
拜登訪問中國的第一天剛好是美中籤署「八一七公報」的29週年紀念日。雙方在1982年簽署的這個公報聲明,美國將逐步減少對臺軍售。在啟程前往中國之前,白宮官員重申,美國嚴肅看待對臺灣的承諾,不會跟中國談判對臺軍售的問題。
拜登與習近平·迥異與相同
美方在拜登副總統訪問中國之際在對臺軍售問題上是低調的,在拜登副總統訪問中國與習近平副主席接觸的問題上則是高調的。在啟程前往中國的前夕,白宮對外高調宣布,拜登副總統這次訪問中國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認識中國新一代的領導人。
白宮的這番表示,自然引起包括美國媒體在內的國際媒體的注意,也引起美國媒體的不滿。美國媒體感到不滿的是美中雙方在拜登訪華期間沒有為記者採訪中美兩國領導人提供多少機會。
8月17日,在拜登抵達中國開始對中國進行訪問之際,《華爾街日報》發表記者布賴恩·斯皮格爾的博文,很形象生動地表達了這種不滿。斯皮格爾博文的題目是,「端詳拜登訪華的茶葉末子」。
不用說,端詳茶葉末子,是指過去的一種占卜的方法,即通過殘存在茶杯裡的茶葉末子及其在杯壁留下的痕跡,來預測凶吉或財運之類的事情。
斯皮格爾博文的題目就夠諧謔了,文章的第一段則把諧謔在新聞體文字中發揮到了極致:
「說話總是可圈可點的拜登副總統星期三晚上抵達北京,跟中國嘴巴很緊的共產黨統治者舉行好幾天的會晤會談。這次訪問基本上不讓記者採訪。這對拜登先生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他一次又一次地在麥克風前說漏嘴,弄得自己難堪。這對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說也是好事,因為他預計將被提名在2013年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在此之前,他不能把腳丫放進嘴巴裡(意即不能說錯話把好事給弄砸了)。」
習近平因拜登訪華而備受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8月17日發表駐中國總局發出的報導,題目是,「美國副總統拜登抵達中國,將與習近平會談五次。」報導說:
「拜登副總統17日晚上乘專機抵達北京國際機場,開始對中國進行六天的訪問。在應中國內定的下屆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國家副主席的邀請訪問中國期間,已安排與習近平舉行五次會談。白宮表示,‘這是美國高級官員長時間以來首次與習近平會面,’......從而把與中國下一代領導人建立個人關係當作這次訪問的重要目標。」
日本《產經新聞》8月17日發表記者川越一從北京發出的報導說:
「來年秋天,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將決定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68歲)、總理溫家寶(68歲)的後繼者。事實上已經確定的下屆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國家副主席(58歲)等人開始登臺,向中國國內外展示自己。招待從17日開始訪華的拜登副總統的是習近平本人。」
「包含非正式會談在內,習近平至少要跟拜登會面五次。18日,在北京舉行會談之後,習近平將主持正式的晚宴招待他。這雖然是尋常的做法,但隨後拜登訪問外地,中國國家副主席同行就不同尋常了。」
「2009年習近平訪問墨西哥期間,脫口說出‘一些外國人吃飽了沒事幹批評中國的缺點’。美國方面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對習近平進行評估。而習近平則顯然是要利用這次機會對中國國內外展示自己。習近平將在年內對美國進行回訪。」
川越一在這裡提到的習近平的言論來自維基解密組織公布的美國外交電文。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路版在2011年1月1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援引電文說,在2009年2月訪問墨西哥期間,習近平在一次餐會上衝口而出,說「一些吃飽了撐著的外國人沒有別的事幹,就知道指責我們的事情。首先,中國不輸出革命;第二,中國不輸出貧困和飢餓;第三,不給你們製造麻煩。」
習近平令人深感好奇
假如說,拜登副總統因為在公開場合話多而令人覺得好奇(人們不知道他會說出什麼話來),那麼,習近平副主席則因為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更少在公開場合隨意說話而令人更感覺好奇。習近平在墨西哥的那番話是罕見的例外。
拜登副總統訪華前夕,《華盛頓郵報》8月15日發表記者基斯·里奇伯格從福建廈門發出的一篇報導,題目是「中國可能的下一屆領導人習近平被稱作務實,低調。」報導說:
「在官方的簡歷之外,人們對習近平的具體思想以及他和他的同伴可能會如何用跟現在的領導人不同的方式管理中國所知甚少。......但那些見過習近平在福建和浙江兩省工作的人使用類似的詞來形容他,說他務實,嚴肅,謹慎,刻苦,腳踏實地,低調。他們也說他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人,是一個好像是對高官的那些排場不感興趣的人。」
"習近平先是在福建,後來到了浙江,從2002年到2007年3月擔任省長和中共省委書記。當地的商界和學界的人說,在那段時間公民社會團體享受到一段難得的長時間開放。成千上萬的新團體成立,很多團體代表該省的小企業。獨立的候選人獲得地方政治團體和地區人大的席位。」
里奇伯格的報導說,「美國官員表示,在訪華跟習近平會晤期間,拜登計畫在一系列問題上試探習近平的看法。這些問題包括朝鮮問題、人權問題、知識產權,以及中國兌換率被壓低的貨幣問題,以及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的角色問題。
比紅還要紅
《華盛頓郵報》有關習近平個人情況的獨立調查在西方報界是相對罕見的。目前,西方媒體有關習近平情況的消息來源大都來自維基解密組織透露的美國外交電文。
德國新聞雜誌《明鏡》週刊2010年12月5日發表記者安德雷亞斯·洛侖茲對維基解密透露的電文的匯總解讀。洛侖茲在報導中說,在1970年代初,中國的太子黨即高幹子弟被准許返回北京。「他的同輩人開始享受新得到的自由,但習近平選擇了另一條道路。美國大使館的一個消息來源說,‘習近平選擇變得比紅還要紅,以謀求生存。’1974年,儘管他的父親(習仲勛)依然在監獄中,習近平加入了共產黨。這個決定讓他失去了太子黨同伴的信任。他們覺得,他的這個舉動是對他們的背叛。」
洛侖茲對美國外交電文有關習近平的匯總解讀還包括,習近平出身生活條件優越的高幹家庭,但在愛情方面不走運,離過一次婚;他雄心勃勃,當年為了避免樹敵過多,選擇不留在北京,而是到外省任職,從基層做起;他是一個嚴厲的上司,很瞭解他的同志們有多麼的貪污腐敗;他厭惡追求金錢,也不像其他高官一樣貪近女色,所以女人認為他無聊乏味,跟胡錦濤一樣;他在1987年訪問過美國,在華盛頓呆過一段時間,但顯然對美國興趣不大。
習近平與中共既得利益集團
英國《電訊報》駐北京記者彼德·福斯特對維基解密透露的外交電文則有另一套解讀匯總。福斯特在2010年12月6日發表的一篇報導說:
「向美國大使館提供消息的人說,‘中國的高層領導層已經瓜分了中國的經濟大餅,創造出一種硬化的體系,讓既得利益集團得以推動決策,阻礙改革。而領導人們則千方百計保證這些利益集團的利益不受到威脅。’這個人還說,在共產黨領導層內沒有什麼改革派,而只有相互競爭的派系,拚命保護他們的商業地盤不被即將上任的領導攻擊。」
「這個消息來源說,‘眾所周知,’前總理李鵬和他的家人控制著中國的電力利益集團,而中國的治安總管周永康則控制著國家對石油企業的壟斷。」
「這個消息來源說,被內定為中國下一任領導人的習近平之所以被選到,並不是因為他的領導能力才能,而是他‘維持著一種讓人不感到威脅的低姿態,從來沒有樹過敵,’因此可以相信他不會藉著反腐敗調查來進行政治打擊報復。」
- 關鍵字搜索:
-
美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