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爆食品安全問題

中國食品造假花樣百出,近來,又有食品經營業者塗改食品保質期和用鴨肉冒充羊肉的不法行為被媒體曝光。

中國官方新華網17號報導說,湖南瀏陽市質監部門近日發現,當地的逗趣樂食品廠擅自用藥水和噴碼機塗改包裝生產日期。在這道造假工序上操作的兩名女工,被藥水燒傷了手,因治療等問題與廠方發生糾紛,才致使造假事件敗露。報導說,所謂「藥水」,主要是俗稱「香蕉水」的乙酸異戊酯、油漆稀釋劑等。這類化合物易燃、毒性大,能損傷人的皮膚、咽喉、支氣管、肺部,甚至神經系統。零售商使用藥水塗改食品保質期,使食品永不過期,在業內是「公開的秘密」。

上海居民王女士向本臺記者表示,上海的很多超市也存在食品保質期造假的問題:

「在超市裡面,假如賣糕點什麼的,本來就是昨天做的,今天晚上銷不掉,那麼他們怎麼辦,因為明天還要拿出來賣,假如出來不拿出來賣的話,這個不是就損失了嗎,他們就在原來的標籤上再貼一個今天的標籤。」

中國廣播網星期三的報導說,他們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探訪發現,為降低成本,多家攤位銷售的羊肉串是以鴨肉、雞肉等雜肉,加入羊肉粉、羊肉精膏等非法添加劑製成。

談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現在紐約的葉寧律師表示:

「我本人是住在美國的,但是從最近凡是國內過來的訪問學者也好,或者是這兒的華僑回國探親、旅遊以後回來反映的問題也好。大概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到中國去的中國人,華人或者華裔,最大的不安全感就是說不敢吃東西。」

對於中國的食品造假現象氾濫、屢禁不止的原因,葉寧分析說:

「中國由於一種制度性的腐敗,食品衛生發生了問題,往往會得到官僚機構的層層包庇,矇混過關,只要違法亂紀的廠商或者經濟人能夠賄賂或依靠某種灰色的,或者黑色的關係,能夠走通官方的道路的話,不安全的食品照樣可以暢通無阻,嚴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

《南方週末》的報導說,為保障能吃到放心食品,北京海關等國家機關已在北京市順義區建立了自己的特供蔬菜基地。全國各省級政府的一些部門也都有自己的特供食品基地。葉寧認為,中國的特權階層,利用自己壟斷的資源,花費納稅人的錢,使自己免受有毒食品危害,而這種局部的食品安全卻不能被廣大百姓分享。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相關監管部門的漠視和不作為,是否與他們自己享有特供食品有關?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