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是個偽命題(圖)

本就持續低迷的股市,不僅惶恐於國內撲朔迷離的經濟形勢,最近還驚恐於美債導致的全球金融危機。本週一大盤崩裂的聲音響起,「市」的呼聲也隨著萬涓成河。給人的感覺是,似乎眼下的股市,除了假借政府這只有形的手,靠市場自身無形的手已經無法扶起來。

回顧中國特色的股市,每每在節骨眼上還真的都出現了政府忙碌的身影。即使在2005年提出「三化」(規範化、市場化、國際化)之後,這一身影還是無處不在。2007年的牛市見頂,眼下IPO的似是而非的「市場化」,都足以證明。作為狂熱的牛市的終結者,在市場出現崩盤風險的苗頭時,投資者自然而然地聯想,是不是政府也應該伸出援手,力挽狂瀾於既倒?更何況,國外成熟市場也常常在市場進入非理性階段時毫不猶豫地「救市」。

每到股市低迷的時候,這種思維邏輯都會大行其道。當然,這也算是我們短短的股市歷史遺留下來的一種傳統:「股市要服務於……」的使命,使得政府自這個市場的試驗到正式開場都事必躬親,否則那個「……」就會在市場的多元化目標中最終難以達成。正因如此,管理層在股市低迷的時候不免會心急如焚,因為有完不成目標的危險;在股市過熱時又怕其破壞實體經濟,因為社會上的錢會湧入股市。於是,管理者就如同股市這艘船的船長,一會命令左轉彎一會又命令右轉彎,在扭扭捏捏曲曲折折的航線上,股市才行駛到了現在的位置。

此時海更闊,水更深。而「三化」經過五六年時間的發展,似乎卻仍屬任重道遠的任務,於是傳統「救市」的威力即使因為環境的改變而逐步遞減,但大家在習慣上還是將自己列於「三化」的「化」外之人,所以一旦行情低迷無法承受,就「順勢而為」地求諸有形之手。

筆者此前一直認為,「救市是個偽命題」,不管投資者多麼渴望「救市」,也不管專家如何拚死力諫不要「救市」,均沒有多大意義。其實,只要所有市場的參與者各司其職,市場就能健康發展,用不著刻意而為。比如,政府的管理者角色,重要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態度,將「三公」維繫到底,並在權力缺乏監督的情況下,能規範自己的行為,徹底放棄以政治運動的方式監管股市,對違規者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嚴刑峻法之下還須提高執行力。此外,上市公司合法經營,投資者合規操作,中介機構不偏不倚……

這當然過於理想化,但好的制度可以為實現我們的理想保駕護航,也能讓股市恢復其本來面目。也只有自身能良性運作的股市,才能讓各方充分分享到這種現代企業制度帶來的好處。「救市」一說,也才能真正劃上休止符。本就持續低迷的股市,不僅惶恐於國內撲朔迷離的經濟形勢,最近還驚恐於美債導致的全球金融危機。本週一大盤崩裂的聲音響起,「救市」的呼聲也隨著萬涓成河。給人的感覺是,似乎眼下的股市,除了假借政府這只有形的手,靠市場自身無形的手已經無法扶起來。

回顧中國特色的股市,每每在節骨眼上還真的都出現了政府忙碌的身影。即使在2005年提出「三化」(規範化、市場化、國際化)之後,這一身影還是無處不在。2007年的牛市見頂,眼下IPO的似是而非的「市場化」,都足以證明。作為狂熱的牛市的終結者,在市場出現崩盤風險的苗頭時,投資者自然而然地聯想,是不是政府也應該伸出援手,力挽狂瀾於既倒?更何況,國外成熟市場也常常在市場進入非理性階段時毫不猶豫地「救市」。

每到股市低迷的時候,這種思維邏輯都會大行其道。當然,這也算是我們短短的股市歷史遺留下來的一種傳統:「股市要服務於……」的使命,使得政府自這個市場的試驗到正式開場都事必躬親,否則那個「……」就會在市場的多元化目標中最終難以達成。正因如此,管理層在股市低迷的時候不免會心急如焚,因為有完不成目標的危險;在股市過熱時又怕其破壞實體經濟,因為社會上的錢會湧入股市。於是,管理者就如同股市這艘船的船長,一會命令左轉彎一會又命令右轉彎,在扭扭捏捏曲曲折折的航線上,股市才行駛到了現在的位置。

此時海更闊,水更深。而「三化」經過五六年時間的發展,似乎卻仍屬任重道遠的任務,於是傳統「救市」的威力即使因為環境的改變而逐步遞減,但大家在習慣上還是將自己列於「三化」的「化」外之人,所以一旦行情低迷無法承受,就「順勢而為」地求諸有形之手。

筆者此前一直認為,「救市是個偽命題」,不管投資者多麼渴望「救市」,也不管專家如何拚死力諫不要「救市」,均沒有多大意義。其實,只要所有市場的參與者各司其職,市場就能健康發展,用不著刻意而為。比如,政府的管理者角色,重要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態度,將「三公」維繫到底,並在權力缺乏監督的情況下,能規範自己的行為,徹底放棄以政治運動的方式監管股市,對違規者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嚴刑峻法之下還須提高執行力。此外,上市公司合法經營,投資者合規操作,中介機構不偏不倚……

這當然過於理想化,但好的制度可以為實現我們的理想保駕護航,也能讓股市恢復其本來面目。也只有自身能良性運作的股市,才能讓各方充分分享到這種現代企業制度帶來的好處。「救市」一說,也才能真正劃上休止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王方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